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早年留学德国的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留下这样的看法:(德国人)非常务实而简朴,淳朴、老实、忠厚,严肃认真,办事治学的彻底性有口皆碑……

  欧洲其他国家这样看德国人:作为个体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勤奋、效率、守纪、秩序,令人既钦佩又担心。

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销往英伦的德国货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有别于身份高贵的英国造,熟料德国人只用15年经济总量就赶上英国,在战舰制造上直追大英。20世纪至今,其机械、化工、汽车和电子四大产业享誉世界,在机械制造的31个部门中,德国在精密和光学仪器等17个居全球领先地位,处于前3位的多达27个。德国制造具有耐用、可靠、安全和精密等基本特征,大众汽车代表国民品位,巴斯夫节俭谨慎又远见卓识,ICE在重大伤亡事故后时速从280降至160公里均是最好的例证。

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德国品牌熠熠发光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德国人将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淋漓尽致地融入产业之中,成为其核心价值。它还保有最全面的标准化体系(DIN),全球2/3的机械制造标准根据DIN制定。德国人最具工匠精神,有“手工艺是金饭碗” 的民谚,实科中学(再有培养蓝领的普通中学和大学生的高级文理中学)主要培养各种工匠、技师和职员,手工艺师的培训实习门槛更高更严。技术层面的专注、标准、精确、完美、秩序,教育层面的定向,价值层面的理性严谨、责任诚信有机结合,塑造出德国品牌的优秀品质与可靠信誉。

  二战后,德国在一片废墟上创造出经济奇迹,原因在于其坚实的物质基础,包括工业潜力、教育科研体制、国民综合素质,还有马歇尔计划、币制改革、政策对路、低水平军费等因素,更有保持始终的社会市场经济路径,它在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寻求“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包含“市场经济+总体调控+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以实现“平等、公平、合理”的福利社会,被历届政府视为基本国策。

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东一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