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日本给印度造的大坝为什么会被冲垮,是技术原因还是钢筋原因?有知道答案的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一个水电八局的朋友,看了印度大坝被冲垮的视频。据这位先生认为,印度大坝被冲垮的原因,主要是大坝选址时,只考虑了大坝的利用效率问题,没有就大坝可能面临的灾害,做认真的评估!以至于,大坝上游冰川断裂,形成的洪流,冲垮了大坝!

  如果我那位朋友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印度大坝被冲垮,就与钢筋质量问题和大坝建造技术问题,没有关系。因为再好的大坝,也扛不住严重的泥石流的冲击!

  老实说,论在山区建造大坝的经验,还是我国最可靠。世界各国在山区建大坝,最好还是找我国企业去承建。即便不找我国企业去承建,也应找我国相关技术部门去做一个安全环境评估!

  喜马拉雅山下修建水电站,相当于摸老虎屁股,风险极大。日本人失算了,本国就没见过冰川活动,还去给印度修建水电站,本身就超越了客观的认识,终于让他们尝到血的教训,如果是防震项目,找日本才算是找到了行家里手。

  近期印度北阿坎德邦有两座水电站被冰川断裂形成的泥石流冲毁,我们先看看来自于印度传来的现场照片,是技术问题还材料有假?

  上图是洪水过后的里希甘加水电站(正在施工),现场来看这座水电站几乎被泥石流深埋,并不是技术或钢筋材料的产生的溃坝。尽管▲日本技术多么先进,制造业在整个世界也是非常牛气的,也是让人信服的,但在强大的山洪暴发面前,建筑设施不堪一击,顷刻化为乌有,埋入地下,最终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日本也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火山、地震频发,昨天(2月13日晚)还发生了7.1级地震,但就是对冰川自然灾害认识还是不足,因为日本没有高大的山脉,最高的富士山海拔才3700多米,山顶上不能终年积雪,也不会发育着永久冰川,所以日本这个国家对喜马拉雅一带的冰川活动只停留在书本的认识,并没有实践经验,显然他们心中并没有畏惧感,有些狂妄自大了。

  北阿坎德邦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北阿坎德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南面就是海拔几百米的恒河平原,而北部就是巍峨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十几座。这么一条高大山系世界上也是绝无第二家。

  上图是一张地形剖面图,杜利恒河中里希甘加水电站与周边山脉的高差巨大,图中水平距离4.77公里,落差达到2700米,这是什么概念,每10米下降5.66米,相当于我们爬楼梯的坡度,但这幢高楼达到了900层,大家可以想像,上千万吨重的冰川砸下来,并裹挟着泥沙,这个能量是巨大,那么杜利恒河中里希甘加水电站怎能扛得住这样的冲击呢,奔腾咆哮的泥石流短短的7份钟把整个河谷一扫而光。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这块烫手的山芋会让人类不知所措,是建水电站还是放弃,人类很难做出选择,这里的冰川断裂也不是每年都会发生,也像地震一样,时间不定,我们人类根本无法预测,当一个小周期30年没有发生冰川灾害,人类会得意忘形,就会把触角伸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殊不知,这次让印度赶上了,最牛的日本建造设计,也会让日本“人仰马翻”,啪啪打脸。

  目前科学家尚无法判断冰川断裂的直接原因和来源,可能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前缘融化崩塌,造成冰川湖溃决,这只是推测,因为这么大一个自然环境体,我们很难做出数据模型来进行预报,只能做出监测,近年来各国利用GPS卫星来监测冰川活动情况,但这里的荒芜人烟,最基本的设备安装都难以实现,所以监测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这次灾难只持续了7分钟,人类来不及做出反应组织人员撤离,最终导致水电站100多名工作人员遇难。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位于喜马拉雅北侧,与印度一山之隔,有一条支流也曾发生过冰川断裂,规模比印度这次还大,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曾导致河流改道,出现堰塞湖,如果是修建水电站,恐怕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这里的自然灾害,并不是人类技术或建筑材料能够抗拒的,人类要有所畏惧,畏惧天,也要畏惧地,方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为我们所用。

  是时候终结日本制造业神话了!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一直是和德国制造并列的神话,其工业实力被严重夸大,网络上铺天盖地吹捧日本工匠精神,什么盘子要洗七遍、马桶水可以直接喝,还有所谓的25000家百年企业。但事实上是,日本工业非常不完整,难以形成体系,部分领域先进、整体体系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相提并论。这次印度大坝垮塌正好说明一切。

  前几天,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杰莫利县大坝因冰川断裂决堤,造成至少10人死亡、百余人失踪,一座水力发电站、5座军用桥梁被冲走。初步调查表明,此次决堤是由于施工方对喜马拉雅山区地质活动情况不清楚,采用在平原建造大坝的指标,完全没有预料到冰川融化对堤坝的严重破坏作用

  北阿坎德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落差高达2700米,相当于900层楼,高山雪水夹杂着碎冰从高处砸下,其冲击力可想而知,仅仅7分钟就冲垮了陶利根加河和里希甘加河交汇处的塔普万水电站大坝。印度空军空中侦察报告显示,该水电站被完全冲走,连根茬都没有留下,完全就是一座“豆腐渣”工程。

  而据媒体消息,这座大坝是由日本承建的,装机容量约13200千瓦,生命周期号称能达到50年,但刚刚建成不到五年就完全垮塌,让印度蒙受重大损失的同时,也狠狠地打脸了日本制造神话。

  

  “落没的发达国家”是对日本最客观的评价。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就进入长达20多年的经济停滞期,沦为低端制造业的集成地,只能生产一些配件、家电之类的非核心科技产品,专利特许厅收到的专利申请数量连年下降,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未来12项技术中,日本更是远远落后于中美。

  以半导体为例,日本曾是世界第一大半导体生产国,份额占据世界第一,但近些年接连衰落,基本退出了世界竞争行列。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全球半导体十强中日本有5家,到1995年时只剩4家,2012年只剩2家,到现在只剩东芝一家。可以说,曾经以半导体制造著称的日本工业,如今已经基本退出强国之列了。

  再比如说量子计算机领域,多项技术原本源于日本,它的理论基础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森秀稔和门胁正史教授提出的“量子退火”理论,但最终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中国和美国,就在前几天,中国科研团队刚刚推出首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理论上计算能力可超过全球计算机的总和!

  事实上,日本科技与工业实力仅仅表现在部分领域,某些产业或某项技术非常先进,但工业整合能力却非常落后。众所周知,日本机床、电子、信息技术、发动机技术非常先进,也舍得在科技创新上花钱,但就是造不出五代机来,也拿不出任何一款能畅销海外的军工产品,反倒是被看不起的中国制造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个制造业神话。

  有人会说,日本工匠精神也厉害啊,每年都能培养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据统计,截至目前日本已经诞生了27名诺贝尔奖得主,为亚洲之最,其中近半数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平均每年诞生一个诺贝尔奖。这种现象引起了外界热议,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日本现象”,认为日本科研人员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专心学术,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一些媒体更是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教育体制的高度,认为只有像日本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紧接着就对中国教育模式狠狠踩上几脚。

  但事实上是,诺贝尔奖有严重的滞后性,一项科学成果往往要经过二三十年的严格检验,才能被确定真正价值,日本在2000年后出现的诺贝尔奖井喷现象,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的科研积累。那段时期,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最鼎盛时期,经济泡沫不仅外溢到基建,也外溢到科研领域,科研经费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科研从业者待遇极高,做研究就跟跑业务一样,这才有了21世纪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而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科研经费投入陷入停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甘心做废宅,科研从业者数量急剧下降,导致日本科研质量断崖式下降。有一种悲观说法认为,等这阵科研风过去,科研老本吃完,日本很可能再也不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了

  

  这一点很好理解,日本匠人将精力都放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上,却从来不考虑如何把生产效率提高、把生•产规模扩大,当然这种精工模式也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否则,日本有那么多百年老店,做了一百多年产品为何还是小店,如果换在中国早就发展为连锁企业了吧。比如我国非常著名的老干妈辣酱、王守义十三香,都是从一家小店、小作坊发展而来的,如今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大企业,产品质量也不见得比日本百年老店差。

  前几年,网络上盛传一篇文章《日本3平米羊羹小店,年赚3亿日元凭什么?》,大意是日本有一家40年老店,专门卖一种名为羊羹的红豆糕,店面只有3平米,从来不做广告也不做采访,但每天都有前来排队的顾客,年利润高达3亿日元。据悉,这家小店的秘诀是保质限量,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连泡豆子的水温都精确控制,每天只做150个,每人限购5个,售完为止。

  先不说真假,就说这家店每年纯利润达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837万元,按每天150个计算,每块羊羹的利润高达333元就很不可思议,算下来每块羊羹的售价得上千了吧。照这么算,松露、鹅肝、鱼子酱都不算什么奢侈食品了,应该换成日本羊羹才对。

  说白了,所谓的工匠精神只适合日本这种从家庭式小作坊模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像美国、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企业最大、把生产效率提高,先解决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然后才能进一步追求高精尖。况且,中国近些年工业实力发展飞速,已经摆脱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开始走“中国智造”之路。在未来,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一定是中国而不是日本,也只有中国才具备与美国叫板的实力。

  

不是天灾,是人祸?

 

  印度北阿肯德邦大坝崩溃,至今已经过去了6天。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冰川断裂造成山洪冲毁了一座水电站和大量的居民区。

  现在已经造成了至少34人死亡、197人失踪。目前仍然有37民工人被困在事发地的一处隧道。印度政府和相关部分组织了大批的救援机械和人员,试图挖矿开山体拯救工人。

  不严谨的事情来了,据印度媒体方面发布的最新消息,提供给救援人员的图纸是错误的,这导致挖错位子,挖了整整3天才发现图纸有出入。被困工人位于他们的正下方70米处,而不是正前方,稍有不慎,对被困工人是 “ 毁灭性 ” 的。

  正题来了!!!

  印度方面称大量冰川断裂导致山洪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是有印度专家给出了猜测,称这次事故可能不是天灾,是人祸。

  1965年,美国中情局了监测中国的核试验,秘密在印度南达维德冰川布置了一个探测器。但是这个探测器是以核燃料电池为动力,含有铀238和铀239,都具有危险的反射性。

  探测器工作仅仅一年后就宣布失踪,核燃料电池不翼而飞。而它的反射性和热量足以引起冰川积雪的大量融化,造成滚雪球的灾难性后果。

  早在2021年,印度北阿肯德邦内阁部长就曾敦促总理莫迪重视相关危险。

  但是至今为止,印度跟美国一直保持沉默。

  如果是几年之前吧,我可能还会说应该和日本没关系,但是我现在可不敢打包票了,因为日本的制造业其实也在萎缩,制造业萎缩带来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下降,虽然是员外的工程,按理来说日本应该是精益求精的,可是现在看来也不好说,不过即使真有责任的话,我个人吧觉得日本的责任也不是很大。

  这主要就是印度的问题,首先大坝的选址就有问题,选在冰川带,按理来说这个地区不应该新建大坝,尤其是这样大规模这么多的大坝,但印度人管你这个?按理来说国际舆论压力应该让印度能够收敛一点,但没办法,谁让印度和西方是穿一条裤子的,作为同样民主国家,印度怎么能接受环保批评的,就算真有批评,那印度也完全可以不当回事,所以在本不应该修建大坝的冰川地带修建了大量大坝,更要命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原本一些冰川不可能断裂的地方出现了冰川断裂,我觉得吧,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直接原因。

  另外就是很多人想到的工程问题,偷工减料或者技术不行,或者钢材的质量不行,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这场灾难。

  很显然这不是印度的第1次工程灾难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随着印度经济要进入大发展基建要越修越多,类似的工程灾难会越来越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每一个国家发展不得不经历的一道关,问题是在这道关卡面前会卡多久,或者能不能突破印度,我觉得卡的时间肯定是挺长的,而且还未必能突破。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就是一个开挂的国度,同样是人口大国,但是在各个方面和中国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但是一向信心爆棚的印度,却自信了得,为了能够解决国内严重缺电问题。特地下了血本,邀请日本专家帮忙建造,据说本来是引进的中国的钢筋,可是因为印度国内的贪污腐败太严重了,后期的资金就接续不上了,所以为了调整成本,就使用了印度国内生产的钢筋,来以次充好,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这项实打实的豆腐渣工程,在建成开闸不到三秒钟,就出现了崩堤,导致周边老百姓的水漫金山,流离失所,原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却好心办坏事,来了一场人为的洪灾,简直是玩哭了本国,也笑哭了世界!

  在这场可以载入世界水利史的巨大灾难面前,印度官员之前还口口声称大坝崩堤事故是因为几个老鼠洞没有及时堵住而造成的,这个理由真是的十分之牵强,追根溯源来讲,如此庞大的工程,就算在试运行期间,还要●经过数道检查工序,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确保万无一失,可是在印度却可以神奇到如此地步,还有一则新闻披露,说印度在建造大坝的时候,第一步选材就错了,我们知道三峡大坝用的是混凝土,可是印度人别出心裁,用的时候泥土和砖块,虽然印度的的泥土质量比较好,毕竟有恒河水的千年沉淀,但是泥土毕竟是泥土,因此这也是导致三秒决堤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尼泊尔曾经两次撕毁与中国签订的25亿美元大单,相当于172亿人民币,转而投向它的好邻居--印度。不过此次事件后,尼泊尔终于知道印度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秀,在这种情况下,尼泊尔为了不栽在印度人的手里,于是又转头投向了中国的怀抱!作为世界级的基建狂魔中国,一直是具有全球口碑的,因此,尼泊尔才又将该订单还给了中国,才能确保自己的希望不被别人的失误而残忍打破!

  与钢筋基本无干。

  岂不知国人造桥筑坝,常无一根钢筋,许多桥坝只有石块堆垒而成。伟大的安济桥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看被冲垮之坝,便知无半点技术含量。直坝外加几个支垛,在山区由于季河,常会有不确定性因素,而季节性增加水量,水坝便难以承受而毁。

  看来不肖子孙只学了个皮毛,偷去祖宗的“半部”文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相比国人的大智慧,半圆结构造桥坝,已传承千年,水量(压力)越大,结构越紧密,桥坝越结实牢固。

  这是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聪明才智,国人每一位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一件事,何须请人设计建造,让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遭受飞来横祸,实在令人痛惜!

  为了天下老百姓不再遭此祸患,今免费相赠桥坝建造秘籍,以慰苍生,阿弥陀佛!

  打油一首:两山夹一坝,弓面迎洪下。任尔千钧力,再大也不怕。

  

印度一座建了8年的桥,刚用了29天就被摧毁了,这不是中了什么魔咒,而是体现了印度的工业能力实在落后。

  

一心只想着秀肌肉的雇主,找了个没有经验的帮手来做,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在喜马拉雅上下建水电站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印度作为雇主执意要建设这样一个水电站,心理盘算的肯定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民生、拉动经济那么简单,印度也希望借此来秀一秀自己的“肌肉”。

  在帮手的选择上,印度近年来非常喜欢找到自己所谓的好朋友“日本”,无论是高铁,还是水电站,印度都喜欢找日本的团队来运作。这里边也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但印度其实忽略了一个严重的(x055Sb)问题,你要说高铁技术,日本还是有着一定的经验的,但在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大坝,日本人其实是完全没有经验可谈的。

  就这样,一个一心只想着秀肌肉的雇主,出于非技术领域层面的原因,不得不找了一个没什么经验的帮手来建设,可能这才是印度大坝被冲垮的真正的原因。

  日本在高科技方面的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其可以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也保障了其人均GDP在全球的整体排名较为靠前。但在基建方面,日本的经验是相对有限的,毕竟也没有那么多的工程让他们去积攒这样的经验,而且日本的产业链条其实是并不完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较为突出,要是论综合实力,其实也并不是多么的优秀。

  而在基建领域,目前全世界最强的国家肯定是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我国了。无论是高铁建设、跨海大桥、隧道建设、特高压电网等等,我们国家不仅技术上都有着质的突破,而且得益于国家的不断发展,很多技术及经验都是通过一项项、实打实的项目运作积攒起来的,这要比那些仅靠着书本理论的外国专家要靠谱的多。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目光短浅,格局太小。加上贪食三锅的恒河水,弄得身体奇坏,脑袋瓜子短路,坝址选择性错误,以至于造成如此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