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们从乌克兰获得过哪些军事技术?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们从乌克兰获得过哪些军事技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呢?

  乌克兰所有的军事技术,除了不可以转让的核技术,几乎全部转让给中国。

  萨沙的圈内朋友说,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当时完全不同。

  俄罗斯人由于地缘政治,把中国人当做潜在敌,你给钱他也不转让技术,卖给你的武器也是差的。

  相反,乌克兰由于是欧洲小国,同中国毫无瓜葛,基本是有什么转让什么。乌克兰人有三分之一是哥萨克后代,性格直爽,做事果断,不是什么生意人。他们有的技术甚至都是买一赠一附送的。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双引工程”共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正是重点地区。

  中国驻乌克兰外交官李谦如透露,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至少从乌克兰引进了30项重大核心军事技术,涉及用于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俄罗斯人认为,这些技术均非乌克兰自己的东西,应该属于当年苏联时期的遗产,只是被乌克兰继承而已。

  乌克兰的技术,让中国海陆空三军甚至航天系统,都有很大的技术进步。

  乌克兰在中国海军舰队升级换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乌克兰不仅把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以200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中国。更重要的还有,北京还收购了乌克兰的军舰用现代燃气轮机生产技术。没有这些技术,中国就难以建成052C/D和055新型驱逐舰。

  北京还在乌克兰的帮助下,研制出了航空武器、反导系统等等许多种先进的军事装备。

  辽宁舰上使用的歼-15舰载机也和乌克兰有关。众所周知,当初中国从乌克兰购买到一架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T10K号。歼-15舰载机是中国在歼-1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为了可以在航母上使用,采用全新的三翼面气动布局、大型开缝襟翼、增加着舰钩、改用双前轮、并加强机身结构、对机体进行防腐蚀保护处理……这些很多特定的改进设计都是参考了T10K号,从而降低歼-15舰载机的研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

  中国还从乌克兰购买到两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并引进技术、零部件自主生产了两艘,未来建造数量可能会更多。

  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我们实事求是的说,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技术不但无法和俄罗斯相比,大部分军事领域也比不了乌克兰。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乌克兰当时继承了苏联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武器装备。

  乌克兰境内,有苏联时期很多军工工厂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大型军舰制造、大型军机制造、导弹、坦克等等

  如果没有乌克兰的帮助,解放军军事的进步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快。

  另一个报道写的更好:

  有关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中华神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公开报道,早在2001年4月,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曾率团访乌,专门造访乌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透露,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西方防务分析专家认为,从这个时候起,乌开始参与“中华神盾”舰的设计工作。

  此外一些航空技术,如L-15的气动布局、中型运输机“运八”和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和改进上,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有消息说,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与“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中国方面始终未予证实。

  据乌媒称,早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曾派遣大型军事代表团访乌,讨论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便开始频繁访问“尼特卡”试飞中心。

  中乌除了航母、战机、地面坦克、装甲车的动力系统合作外,还有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苏系飞机以及苏系空空导弹新的制导头。为了能让那几百枚R-27空空导弹的性能得到更新,俄罗斯基于担心仿制的原因,没少为难中国。

  中国空空导弹从红外制导到主动雷达制导的飞跃,离不开乌克兰的支持。基辅雷达厂生产的“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均优于俄罗斯同类产品。中国据此对现有的R-27空空导弹进行升级改进,并很快推出了超视距发射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及全天候作战能力的PL-12中距空空导弹。

  在航空领域,早在苏联时期,安东诺夫设计局就曾帮助中国设计制造“运五”型军用运输机。划归乌克兰后,基于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渊源,安东诺夫一直想与中国就重型运输机展开合作。安东诺夫参与了2002年立项的ARJ21的设计工作;2004年又开始在“运八”F600型民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技术合作;2008年,中航工业第二集团与安东诺夫公司在北京建立航空工程研发中心,主要任务是逐步研发和设计成系列的货运飞机。

  

最重要的,一舰一艇两个机!

 

  话说当年,1991年,庞然大物苏联一朝之间,轰然解体,原本的铁板一样的版图,一下分成了15块,有的还不太团结,对着干,不由让人想起那句话,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当时我就在想哈,本来咱们派一个大使就行,这下需要派15个了。

  而苏联的家当,最大的被俄罗斯拿去了,其次就是乌克兰。这次大分家,乌克兰分得的家当之雄厚,三十年后看来,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普通的那些战斗机坦克火炮之类就不说了,不计其数。单说超级重器,乌克兰当时分得了超过一千枚核弹头,还有19架白天鹅图160轰炸机,另外还有若干图95轰炸机,再加上174枚洲际导弹!

  什么概念?一夜之间,乌克兰这个独立国家的核力量,已经可以妥妥排在美和俄之后,位列世界第三。超过了五常中的其余三常!

  但是,乌克兰国力弱小,并没有争雄世界的壮志,在西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的许诺下,轻轻松松破防,诸多重器,都被忽悠拆解了。

  除了这些装备,在乌克兰境内,还有当年苏联建设的大批设计局,制造厂。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乌克兰不要的许多东东,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大用处。所以,当年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专家,引进技术,或者索性直接买买买,搞回来不少好东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舰一艇两个机了

  先说这一舰。当年乌克兰分家,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被乌克兰划拉进了自己的口袋。一瞅,船厂船坞里面三艘巨舰!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俄罗斯赶紧开回去了,一艘没造完的瓦良格,被乌克兰自己留下了。还有一艘八万吨平头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才造了百分之三十,也归乌克兰了,后来命运凄惨,被拆卖废铁了。

  后来的事情,舰体良好的瓦良格被卖给了东方大国,改头换面,涂上了海军灰,重新焕发了新生,化身为辽宁号!这艘巨舰的入列,对于东方大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此,我们开始掌握了现代航母的建造,使用,维护技术,一个新航母大国诞生了!

  如果没有当年和乌克兰的这一卖一买,可能我们的航母建造计划还要推迟许多年。幸运的是,我们抓住了这次机会!

  再说这一个艇。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海军的大型气垫艇,都有着强烈的装备需求。因为这个东东,可以装着主战坦克直接登陆!想想一辆50吨级的主战坦克直接登陆的架势,那肯定比用20吨级的水陆坦克来得干脆利索!

  而乌克兰当时掌握着世界最大的登陆气垫艇,野牛气垫艇的技术。于是,我们果断下手,从乌克兰引进了野牛大型登陆气垫艇的技术。

  野牛气垫艇可以装载150吨装备登陆!换言之,50吨的主战坦克,可以一次上三辆!更不用说其他的小型军用车辆以及装备了。用10个野牛来一波登陆,想想那气势!有了这个东东,面对东海和南海的潜在冲突,我们就解决了关键装备的问题!

  下面说两机。

  第一个机,是飞机,歼15。我们拉回来瓦良格大拆大建的时候,航母舰载机也提上了日程。当时能搞到的,也就是苏俄系的舰载机。美系的不用说,没份儿。法系的超级军旗,咱们看不上。

  苏俄系现成的有两款,米格29K,和苏33。米格29K小短腿,咱们也看不上,目光就瞄准了苏33。可是大毛很精明,瞅准了我们没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软肋,开出了天价。

  所以很无奈,咱们不准备花这个冤枉钱。于是,目光转向乌克兰。在乌克兰的落灰的仓库里,发现一架当年苏联研制苏33的原型机,T10K!

  经过询价,乌克兰慷慨表示,这玩意我们没用,你们要,就拿去好了!于是,我们以很划算的价格,把这架飞机收入囊中,并且顺带捎了点图纸!

  所以有人说,买回来的这个飞机,是歼15的爹!此言不虚。因为当时我们缺乏的技术是,航母舰载机折叠机构的设计,材料选择,承力设计,以及尾钩怎么安放,机体结构怎么加强的一大堆问题。

  有人或许会问,不就是折叠一下翅膀加个尾钩,咋就这么难?这个,我就说一点,其实用笨办法也能搞成,多加材料呗,然后飞机机体严重超重,这个算不算大问题?

  以此为契机,我们的军工发挥了看一眼就怀孕的本事,加上以前就有生产歼11系列的经验,成功搞出了歼15飞鲨!现在依然是我们的主力舰载机!

  此外,为了研制航母舰载机,我们还从乌克兰把尼特卡大型舰载机陆上模拟训练系统也给搬了回来。此装置是航母的完全模拟,有舰岛,滑跃甲板,有机库,有阻拦装置,有光学助降装置,完全是个真实的陆上航母,使用钢材多达一万多吨,真是个好东东啊!有了这个,我们的飞行员就可以在陆地上开展练练练模式,然后再去真实的航母飞。所以有人说,乌克兰不是给了我们一个航母,而是两个。一个陆地上的,一个海里的。

  第二个机,是船用燃气轮机。

  船用燃气轮机是现代军舰最优秀的动力源,比柴油机和蒸汽轮机都要先进。

  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很好,我们获得了几个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装在了112舰和113舰上。那时候,我们的全部海军水面舰艇只有这两艘是采用燃气轮机的,其他的都是柴油机或者蒸汽轮机。112舰是当年的明星舰,一直在军刊上活跃了好几年,无奈,当年的好家当太少啦。

  后来老美禁运这个LM2500燃气轮机,于是我们的海军只能继续用落后的柴油机和蒸汽轮机为动力。6000吨的167舰为什么只造了1艘?就是因为没有燃气轮机,只能塞进去一个蒸汽轮机。看着外形挺好看,其实动力老掉牙。

  好在有乌克兰,乌克兰向我们提供了UGT25000的生产技术,条件是,买人家10个UGT25000!有此良机,我们果断下单,从引进了船用燃气轮机的生产技术。

  虽然UGT25000整体性能比老美的LM2500稍微逊色,但是,比没有强太多了,帮我们解决了又一款卡脖子关键设备的有无问题!

  就此,我们的海军下饺子,有了源源不断的充沛动力,国产燃气轮机!

  此外,当时我们还从乌克兰聘请专家来干活儿,这方面的资料,我记得九十年代的军刊里面就提到了很多。我记得,当时给乌专家的一个月工资是开到6000美元吧,他们很喜欢过来,都是几十年的老专家,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总结一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中,一夜之间崛起了一个军事技术强国乌克兰,乌克兰拥有原苏联建设的大批军工设计生产机构以及大批军事专家,却再也接不到订单了。我国抓住这个战略机会,主动和乌克兰展开多方面的合作,从乌获得了一批关键性的卡脖子技术。如今回头看来,当年所花的代价是特别值得的。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我们几乎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将乌克兰几乎所有的军事技术都掏空了。只不过后来想玩一把大的,直接一把梭哈,购买整个马达西奇公司,最终失败了。我们前期和后期从乌克兰引进技术和人才的“双引工程”为我国的国防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2010年是做的成功的,可是后期在发动机技术上遇到了障碍。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了哪些技术?为何前期引起特别顺利,但是后期在收购马达西奇的问题上最终失败了呢?现在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对我们还有价值吗?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一下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遇到了什么?乌克兰的军事技术都是什么种类的?对我国哪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1年苏联解体,当时我国和美国,韩国甚至德国和新加坡,都去乌克兰通过技术交流的方式从乌克兰引进了很多的军事技术。必须说明,乌克兰军事技术不是主要表现在成品上,大多数都是在给整个苏联的国防工业做配套。只有水面舰艇的建造稍微强点(所依托的正是黑海造船厂),其他的技术装备大多数都是在给武器系统做配套。其实飞机制造厂,造船厂,坦克工厂等等本质上都是一个总装车间,可能这些生产厂家本身并不制造相关的装备分系统,大多数的分系统比如动力部分,电子设备部分,武器部分等等都在其他的研究所完成,当生产装备的总装厂需要的时候,各个子系统公司,工厂再为总装车间提供零配件。

  而乌克兰军工科技的地位,就是一个个的子系统,总装车间并不多。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国内遗存的前苏联军事科研单位将近3000家。因为苏联分家之后,等于是几乎所有的苏联境内的独联体国家的军工生产都停摆了,失去了大脑的核心协调,四肢是不可能自己运动的。当时不要说乌克兰,就连俄罗斯很多装备的生产都停摆了。

  再加上解体之后的独联体国家心思上各怀鬼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根本无法将全部国家的军工产能协调起来。再加上乌克兰一心要加入北约,忙着销毁战略武器,对外更是表明一种无害化的姿态,所以军工科研部门的生存就有了巨大的问题。很多顶尖的军工科技专家陷入了贫困状态!

  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我国由政府牵头,各个科研单位单独行动,迅速开启了从乌克兰引进技术和人才的“双引工程”。当时的做法是哪个科研院所有需要,就自己组织专家组去乌克兰,要么交流,要么购买军事技术和装备。其中的资金开支由国家垫底!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候是看需求下菜单,我们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并没有说从国家层面一下把乌克兰军工科技的底全给拿回来!这样的大规模军事交流直到现在还在持续,只不过现在乌克兰的军工科技已经二十年不发展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真的不多了。所以现在虽然还有交流,只不过规模和强度远不如1991年到2011年了!

  我国通过交流,引进,购买的方式,大规模从乌克兰引进军事技术和人才长达20年时间。虽然这一时期,也有其他国家在和我国竞争,但是在中苏传统友谊的历史氛围下,无疑我国从乌克兰引进技术是最成功的。目前我们看到的先进战舰以及舰载武器舰用燃气轮机,柴油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战斗机空空导弹以及陆军坦克动力系统,直升机动力系统等等,囊括了三军主站装备的几乎方方面面。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运20,我国在大飞机的研制上滞后于美苏,而且我国的运10还因为自身技术不过关最终下马了。其实不仅仅我国,就连俄罗斯的运输机生产也要仰仗乌克兰,没有乌克兰的发动机,俄罗斯也玩不转大型运输机。瓦西里·津琴科是老一辈的顶级技术人才,是前苏联大型运输机安124和安225的设计总师,被我国招入麾下,为我大型运输机的建设添砖加瓦。相比于引进技术装备,我觉得这个人的作用要完全超过几个子系统成熟技术要来得实在。而我国现在的涡扇18,正是仿制的马达西奇的D30,而目前正在研制中性能更加先进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涡扇20,很难说不去参考D36的设计。而我们或许是全世界拥有最多关于乌克兰运输机发动机方面资料的国家,这个数量甚至要超过俄罗斯!

  第二是舰用燃气轮机和舰载武器系统。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是指动力输出在3.5万马力以上,可以为大型主战舰艇提供动力的燃气轮机。目前有能力生产这样设备的国家只有中美英和乌克兰。而我国现役主战舰艇所使用的GT25000就是从乌克兰的UGT25000仿制改进而来。没有这款动力的加盟,我国远洋海军只会停留在纸面上!这就好比我们的涡扇10的意义一样,当动力满足需要之后,我们的发展才会真正的一骑绝尘,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扰。

  而对我国海军帮助最大的,要数瓦良格号航母以及苏33舰载机了。我们航母建设的起点很高,是在前苏联技术的最高点开始起步的。前苏联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发展了三款成型的航母,我们直接在瓦良格的底子上建造了自己的航母工业。当时我们从购买到将瓦良格号运回国内,一共只花了不到2亿美元的代价,可以说我国海军引进历史上最成功的,虽然中间被中东哈士奇土耳其为难了一把,但是好在我们最终将瓦良格号拖回来了。

  瓦良格的改造并不顺利,不过这并非是坏事,我们向俄罗斯采购相关的技术和装备被拒绝之后,我们自己搞出了航母的配套工业,这才是最大的意义。而我们的歼15舰载机原本的计划是直接从俄罗斯采购,但是遭到了俄罗斯的刁难,不得已又转向了乌克兰。乌克兰不但拥有苏33全部的技术备份,还有一架原型机,一并都卖给了我们。最终我国依托从乌克兰获得的技术资料和原型机研发出了我们自己的歼15舰载机。估计在看到我国的歼15之后,打算在舰载机项目上狠赚一笔的俄罗斯人心中不知道暗地里多少次骂娘了!

  以上几项技术和装备是我国从乌克兰引进技术装备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其他大规模的技术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2005年之前,我国一共通过这种方式从乌克兰引进了30个大类,2000多项的军工科技。而双引工程上人才的引进规模更是高达上万人!我们在将乌克兰的技术收入囊中的过程中,还把研发这些技术的人才一并也引进过来了,虽然我们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这些现有技术的加持至少节省了我们20年的研发时间,让我们的军力起飞提前了20年。而上万名顶尖军工科技人才分布在我国庞大的军事科技院所中,不但在助力我们最新技术的研发,而且也为我国下一代的顶尖人才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到现在还有人在问,为何俄罗斯研发的五代机那么不堪,以及未来武器中为何俄罗斯会掉队的话。很多人认为是俄罗斯资金实力不行了。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的人才断层早就发生了,想搞,你就是有钱,没有人才也不行!就好比现在英国要搞下一代核潜艇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人才队伍早就散了,不得已还需要依靠美国的设计!

  从苏联解体,到2011年访问乌克兰洽谈购买欧洲野牛气垫船。整整20年时间,我们从乌克兰获得了成体系的大量军事技术,这些技术看似没有多少成体系的装备,但是却为我国武器装备各个子系统的研发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我们依托这些技术和人才,获得的突破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成就。在海陆空天所有军用装备领域,我们都追上了美国这个全球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在双引工程开始之初,我们的策略是有计划,但是无组织地进行引进。说白了,就是今天弄个导弹,明天搞一架发动机技术这样的。实在不行了就给人才开高薪将其聘请过来。也就是说,前期之所以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主要是我们做得比较隐晦。一项一项技术引进,由各个科研单位牵头,而不是国家层面出面。以友谊为出发点,以实际利益为目的去零敲碎打的引进。这样做得就好比是搬砖,一块一块地搬,不去动用机器,虽然看起来慢,但是我们的科研院所集体出动的效率还是特别高的!

  要知道,这一时期还有其他国家在去乌克兰抢食!乌克兰从苏联解体之后的行为来看,这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国家。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显然,乌克兰所拥有的军事技术成为了有心者眼中的肥肉,虽然不至于明抢,但是可以以很小的代价获取还是会吸引很多国家的!

  我们前期几乎20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但是关乎军力发展的大型飞机和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等飞行动力系统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而乌克兰马达西奇一家在这方面的成就几乎超越了全世界,动力沙皇的美誉实至名归!我们从建国开始所设计生产,包括没有成功下马的发动机一共才16种,而马达西奇一家,就有32种。这些发动机包括从巡航导弹使用的微型发动机到直升机,大型运输机使用的几乎所有发动机品类。自然的,这是一家让全世界军工科研部门都垂涎三尺的肥肉!

  当疫情来袭,我们在家无所事事刷新闻的时候,中国收购马达西奇的新闻传出来了。过了2022年春节没多久,收购失败!我们是最有意向,而且是最需要获得马达西奇的国家,乌克兰也明白。但是我们似乎在这次收购中完全失败了。这背后主要是美国在捣鬼,我们自然也知道。但是这次失败也是一次教训。因为我们前期可以通过零敲碎打的模式获得大量的军事技术而没有遇到明显的阻力,但是在飞机动力这方面我们想一口吃下乌克兰所有技术似乎方法不对。虽然美国不需要马达西奇,但是不让我们获得先进军事技术一直都是美国人在做的事情。这说明我们这次明显心急了!

  实际上我们接下来还是有机会慢慢将马达西奇的技术给引进过来的,只是经过了收购案之后,或许美国会在我们引进发动机上加倍设置阻力。不过美国并不能完全阻止,我们可以通过原来的方式,多花点时间慢慢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年前从马达西奇购买了400台AI-322-25型小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实这种发动机我国可以短时间内研发成功,但我们还是要和马达西奇合作,因为我们需要的,是马达西奇核心部分发动机技术和人才,这个交流还不能停止。乌克兰这些发动机如果不卖给我们,他几乎没有什么客户了,所以未来我们还是有可能全部引进过来的。

  现在的乌克兰,还有什么军事技术是值得我们引进的吗?这个估计除了航空发动机之外,我们还真的不再需要了。我们从乌克兰引进的技术在我们的改进下反而更加先进。而乌克兰失去资金支持的军工产业早就分崩离析了,加之大量人才的流失,从苏联解体之后就没有像样的技术更新,未来的乌克兰,更没有可以让别的国家看得上军事科技的存在了!

  一匹大象在草原上倒下去,结果是他的肉被众多的食肉动物分食;前苏联解体对它本身是个灾难,但是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却用了很低的代价获得了空前的军工科技发展!乌克兰,正是前苏联最肥的那块肉!俄罗斯虽然不乐意乌克兰的败家行为,但是自身实力不行,也只能干瞪眼看着,毫无办法!

  虽然当今的乌克兰成了咱们中国民间茶余饭后的“嘲笑对象”,但实际上,无论是寡头、政客还是喜剧演员当政,橙色革命之前还是以后,乌克兰跟咱们的关系还是相当可以的。比如,本月初,演过“乌克兰总统”的乌克兰新任总统泽连斯基在上任当日,就赶紧表示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乌非常重视发展同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要深入配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

  而且,与毛熊只卖给我们武器本身不同,乌克兰很实在的把相关的技术也转让和出口给中方,还从不漫天要价。

  早在苏联解体后的分家活动中,本着“在谁那儿,就分给谁”的原则,苏联的重工基地——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大约35%的家当。这甚至导致,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的大量重工业由于失去了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配套企业,一时间无法运转。特别是舰船方面,可以说,乌克兰集中了前苏联的精华。原苏联六个大型军用造船厂,有三个位于乌克兰的黑海沿岸,包括能够唯一制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厂(当然,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收回后,又剩了两个)。

  我们从乌克兰引进的武器技术,最有代表性的有下面几中:

  1、伊尔78加油机(俄罗斯毁约后,咱们转身从乌克兰买了二手的),这也是最新引进的武器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空中加油能力是衡量一支空军是否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重要标尺。

  众所周知,空中加油的最大优势就是,让战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显著增大,特别是战术飞机在得到加油机的支援后,能够发挥其战略作用。

  在美军的多场局部战争中,各色战术飞机都是在加油机的支援下,进入敌方纵深地带执行作战任务。美国小弟以色列的空军战术飞机也是在加油机的支援下,上演了多次教科书般的远程攻击活动。比如1982年轰炸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1985年长途奔袭2000公里轰炸突尼斯的巴解组织总部。

  然而,而长期以来,缺少空中加油能力的短板严重制约着中国空海力量的投放和作战空中巡逻范围,再先进的战机没有续航能力,性能也只能大打折扣。现在,咱们有了伊尔78加油机(虽然是二手的),可以保证我们在第一岛链内获得制空权后,还能轻松威慑在第二岛链内的敌方陆海目标。比如,我国歼20战机,在拥有加油机以后,完全可以远赴关岛等地的执行战略巡航或者作战任务,这个震慑力可想而知。

  2、T10-K舰载原型机,中国用来研制了歼-15。

  最开始,中国本来打算从俄罗斯高价引进航母舰载机苏33,但费了大劲都没能和俄罗斯谈拢。这时中方把目标转向乌克兰,结果双方很快就愉快的达成协议,乌克兰以很优惠的价格把苏33包括原型机、图纸、参数等资料悉数打包,顺带还引进了航母甲板设施、舰载机模拟训练设施等技术一同卖给了中国。要不是乌克兰,咱们的歼15实现在辽宁舰上起飞,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弯路。

  3、AI-222-25涡扇发动机,用于装备L-15教练机;

  4、 6TD2E 型大功率发动机,用于中巴联合研制的MBT-2000坦克;

  5、UGT-25000燃气轮机,用于052B、052C驱逐舰的建造;

  6、青海湖号补给舰;

  7、瓦良格号航母;

  8、雪龙”号破冰船。九十年代初购于乌克兰的赫尔松船厂,当时是个半成品,中国以一千多万美元的低价入手,之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9、PL-12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弹头;

  10、“委任状-B1E”型自动化电子战系统,可对美军电子战飞机实施反干扰,让美国再也不敢到中国随意周边造次。

  更可贵的是,除了装备出口,乌克兰还顶住了美国,甚至俄罗斯的压力(这个你懂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转让,大量专家亲临现场,手把手的指导,是个非常有诚信的实在国家。

  当然,这也有乌克兰自身利益的考量,毕竟,任何一个党派上台都要发展经济,而军工又是乌克兰最国际竞争力的领域。整个苏联时代,乌克兰一直为苏联提供关键性的零部件,但解体之后,乌俄两国渐行渐远,甚至互相对立,乌克兰脸一沉,拒绝与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武器交易,导致双方的军工业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不过,乌克兰虽然失去了俄罗斯这个大市场,但迎来了与中国大规模合作的机会——中国启动了“双引工程”(“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开始对接乌克兰以及独联体国家的技术和人才。

  “双引工程”及时救活和维持了乌克兰的大量军工企业。加上中国对乌克兰经济的援助和投资建设,乌克兰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双方合作是十分愉快和真诚的。

  在此期间,乌克兰甚至将自己压箱底的军工技术都拿出来了。为此,俄罗斯对中乌军工合作非常不安,甚至充满了怒火,曾严厉指责这种合作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比如,2005年,乌克兰把舰载机SU-33的第三架原型机T-10以报废武器的价格提供给中国,就让俄罗斯极为恼火。

  客观看,乌克兰是个心直口快,言行一致的“实在”国家,并不像大多数国家那样说一套做一套,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的。说反俄,乌克兰就彻彻底底的反,任凭毛熊各种形式的吓唬都不回头;说跟中国合作,就诚心实意的合作,答应好的,在美俄压力下,还坚持兑现,价格也公道。不过,做人的话,如果太“心直口快”、“表里一致”很容易树敌和遭算计;做国家也一样,结果,乌克兰“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让好端端一个军工大国沦为国际社会的嘲笑对象。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的军事工业,当时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器大国,不过这些核武器的密码都掌握在俄罗斯手里,所以乌克兰也只能把这些核武器处理掉,于是有很多人说乌克兰自断臂膀,其实当时乌克兰也非常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军事领域获得的技术非常多。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所以我国只能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获得先进的军用技术,这对我国的国防军事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我国的导弹事业得到了乌克兰的鼎力支持,尤其是空空导弹红外制导主动雷达技术。中国先是购买了乌克兰的空空导弹,然后进行独立自主的研发和改造;后来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霹雳”中距空空导弹。

  我国现在是独立自主研发了航母的舰载机。原先我国是想从俄罗斯高价引进苏-33,但是没有和俄罗斯谈判成功,于是把目标转向了乌克兰,结果乌克兰以极其优惠的价格把苏-33的原型机和图纸卖给了中国,而且我国还从乌克兰引进了航母甲板设施,以及舰载机模拟训练设施,可以说乌克兰对我国歼-15的研发成功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其实乌克兰当时有很多以前苏联的造船厂和发动机研究工厂,还有大量的科学家来到我国。我国研发涡扇发动机得到了乌克兰的帮助,后来又研发了6TD2E 型大功率发动机,这些技术也出口给了巴基斯坦。当然乌克兰方面的发动机技术是非常先进的,甚至我国的UGT-25000燃气轮机也是引进乌克兰的科技,这种燃气轮机被装到了052B和052C驱逐舰上。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雪龙号”破冰船是在90年代初从乌克兰的赫尔松船厂购买的,当时这艘破冰船只见到一半,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不仅如此,我国还从乌克兰进口了“委任状-B1E”自动化电子战系统,该系统可以对美国的飞机进行反干扰。乌克兰之所以愿意和我国合作,主要是因为我国一直在援助乌克兰。

  这些军事技术出口给我国之后,我国给予了乌克兰大量的经济援助;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经济非常糟糕,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发展困难也没有能力帮助乌克兰,所以我国成了乌克兰最大的出口市场。

  后来我国启动了“双引工程”,开始从乌克兰以及独联体国家引进技术和人才,这些航空发动机方面的专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致我国在上个世纪开始研发长剑-10巡航导弹,在2000年到2001年还从乌克兰购买了6枚空射Kh-55巡航导弹,可以说我国的长剑-10巡航导弹就是基于这种导弹研发而成的。

  当然我国还研发出了“野牛”气垫船技术,这种技术也来自于乌克兰。乌克兰方面之前是苏联的飞机制造中心和航母制造中心,我国后来从乌克兰引进了3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其后不久我国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空中加油机。

  其实我国当时很想购买乌克兰的图-160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都被俄罗斯买走了。不得不说乌克兰在我国国防建设方面曾起过巨大的援助作用,当然我国也给予了乌克兰最大的经济支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克兰的局势非常糟糕,现在乌克兰政府已经倒向了西方,虽然和我国还有一部分的军事合作,但是很多关键性的技术已经被西方国家限制了,也就没有办法和我国继续合作。当然现在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已经被我国赶超。

  可以说乌克兰在我国军事工业发展初期曾给予巨大的帮助,现在我国的国防工业逐渐建设起来,已经正式成为一个武器出口国。

  现在的乌克兰可以说是比较疲弱,国内政治动荡不安,但是乌克兰和我国的关系还算是不错,双方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和经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给予了乌克兰巨大的帮助,乌克兰到现在还是要依靠我国的市场发展。

  

  航母、导弹等武器对于乌克兰人来说远没有牛奶面包来的实在。趁着苏联解体的机会我们几乎把乌克兰的家底都搬回来了,而且不光是军事技术还有很多军事人才也来到了中国。

  乌克兰独立后,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十分迅速,两国在军事技术、经贸、教育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始了共赢的合作。

  1994年,在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后,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即使2005年之后,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乌克兰将外交的重心转向欧盟和美国,中乌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停滞,但乌克兰和中国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

  2010年,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中乌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2010年9月亚努科维奇访问中国期间,向中国表示将开始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建立了副总理级的合作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建立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宣言。两国共同提出坚持互补原则,将会在未来深化高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

  中国是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需要技术合作伙伴。而乌克兰依靠其军事工业综合体,可以与中国进行深度的技术合作,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

  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联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包括78万名现役军人,6500辆坦克,7150辆装甲车,1500架飞机,350艘军舰,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中国及时启动了“双引工程”,有针对性的专门引进乌克兰的人才和技术。正如时任总理说的那样:“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自乌克兰独立以来,中国进口了多少乌克兰的军工产品。在中国军工进口总额中,乌克兰占据了13%份额。中国驱逐舰的发动机是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生产的,中国K-8和L-15型飞机的发动机是乌克兰生产的,中国的“野牛”气垫船也是乌克兰哈尔科夫公司生产的。

  目前中乌之间合作的优先方向是能源效率、飞机制造、造船业、环境管理、航空航天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2022年1月中国国防部长访问基辅,乌克兰答应帮助中国建立大型的运输飞机、船舶、气垫船舶以及制造坦克与防空设备,深化乌中两国大规模的军事技术合作。

  在这些军事合作项目中,最著名、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国的航空母舰合作项目。众所周知,辽宁号航母的前身是苏联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瓦良格”号,它由乌克兰建造,苏联解体后,由乌克兰获得了该舰的所有权。1998年,乌克兰将这艘航母出售给中国,中国对其进行改进后更名为“辽宁舰”,正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相比“辽宁舰”的举世闻名,知道中乌合作的“野牛”登陆气垫船项目的人并不多。“野牛”登陆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大的登陆艇之一,它由乌克兰费奥多西亚造船公司按照中国海军要求建造,能在恶劣条件下,进行海岸登陆并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一艘“野牛”登陆气垫船可以运载三辆150吨的主战坦克,或者运送主10辆装甲车,能将一个连以上的士兵送到登陆地点。它在实战中,可以在未构筑工事的岸边登陆,对滩头部队提供火力支持,同时还可运送水雷,布设主动雷障。在岛屿登陆作战中,\"野牛\"气垫船的作用极为重要。

  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4艘“野牛”级气垫船,其中两艘是向乌克兰购买的成品,还有两艘是由乌克兰技术人员帮助中国制造的国产“野牛”。通过与乌克兰的技术合作,中国实现了“野牛”气垫船的国产化,这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来说,大有用武之地。有了“野牛”,一旦中国决定实施登岛作战,在空中掩护下,可在其他国家干预前,迅速完成任登陆任务。这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2001年4月,总装备部长率领解放军代表团参观了乌克兰最大的几家军工厂,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某超级大国就一直怀疑,这次参观与中国建造的“中华神盾”有关。

  \"中华神盾\"也称\"中华宙斯盾\",指的是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052C型防空导弹驱逐舰。它排水量5800吨、满载排水量在6150吨左右,两柱长154米、型宽16.5米、型深6.1米,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安装四面“海之星”有源相控阵雷达,使用舰载垂直发射系统,052d使用通用64井垂直发射系统的导弹驱逐舰。

  052C型防空导弹驱逐舰配备了相控阵雷达与舰载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像神话中宙斯的那张威力无比的盾牌,为水面舰艇提供了厚重而坚实的庇护。它与舰载或陆基航空兵配合具,备区域防空能力,既是航母的贴身带刀卫士,同时又是驱护舰编队的中坚力量。

  052C型防空导弹驱逐舰的动力系统是2台乌克兰制造的DA-80型燃气轮机,它由乌克兰量子所生产,西方一些防务专家据此猜测,乌克兰可能加入了“中华神盾”的设计工作。

  乌克兰在航空制造业、火箭制造业及空间合作等方面,与中国也有着广阔的合作。乌克兰同意出售在中国建造An-70飞机的技术许可。这是一架拥有60至90个席位的喷气机,将成为21世纪的支线航空的主要飞机机型。

  乌克兰还承诺协助中国打造“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关的设施,并在中国舰载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上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2022年11月份的中国航展中,乌克兰展示了空空导弹、无制导导弹以及特种飞机An-178。此次展览上,乌克兰与中国签订了数个协议,将与中国开展高科技武器的合作。

  乌克兰在与中国开展军事领域合作,不仅是为了吸引中国的资本,改善国内经济形势,还能使乌克兰推进军事现代化的步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投资是乌克兰梦寐以求的。乌克兰愿意中国成为乌克兰的战略、平衡和一贯的长期合作伙伴。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面临着乌东部危机和克里米亚等问题;而中国综合实力的加强,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加,这使得乌克兰认为推动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以及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对乌克兰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了前苏联三分之一的军事装备,成为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乌中两国军事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使乌克兰可以吸引资本、发展经济;对中国来说,也得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当时我们和乌克兰那是叫:一拍即合的状态。90年代初期经过海湾战争以后,我们彻底地觉醒了:武器装备跟发达国家的差距那是相当大的,整个作战思维也发生了绝大的变化。可是当时因为一些事情,西方和美国又在无情地封锁我们。

  正好此时乌克兰刚从苏联独立出来,经济是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于是乎,一个想买、一个迫切的想赚钱,这交易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多人会说,我们的军工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可是俄罗斯长期把我们当作竞争对手,很多卖给我们的东东都是“阉割版”的、都不是最先进的产品,例如:卖给印度的苏30战机就比卖给我们的先进的多。

  乌克兰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其本质上只是一个小国而已。我们与乌克兰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以及利益冲突,这样一来出口武器、卖军事技术也就无所谓了。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啥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就如此强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乌克兰是前苏联最重要的军事生产基地和技术供应者、也是在苏联内部地位仅次于俄罗斯的军事强国。乌克兰地区的煤矿和铁矿储量巨大,这也是苏联愿意在乌克兰发展军事技术的主要原因了。

  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乌克兰到底为什么愿意大规模地把军事技术出口、转让给我们呢?二是,这些年乌克兰到底转让了哪些军事技术给我们呢?

  1991年12月25日,立国达69年之久的苏联轰然倒塌了。其实早在12月8日的时候,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就已经宣布完全脱离苏联的领导了。

  看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乌克兰对苏联那是意见很大的。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的时候,乌克兰发生过一场严重的大饥荒,死了几百万人。要说这根本原因就是:苏联对乌克兰实行的政策那是严重有问题的。

  二战中,当德国人进攻乌克兰的时候,无数乌克兰人纷纷夹道欢迎德军的进入。不过后来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场:前门驱狼、后门迎虎的游戏而已,乌克兰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继承了大量的苏联军事装备、先进武器及战略储备物资, 其中包括78万名现役军队,6500辆坦克,7150辆装甲车,1500架飞机,350艘军舰,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等等。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是无解的: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的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当时乌克兰的通胀率达到了恐怖的4734.91%,这种极高的通货膨胀率下人民的生活情况可想而知了。无数的民众处于失业状态,大部分企业倒闭或者被私人买走、群众的生活那是处在极度的困难之中了。

  此时的乌克兰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本来手握大量核武器的乌克兰,完全可以靠着这个资本来要挟美国、要挟欧洲国家的。可是乌克兰想着是:既然苏联倒下了,那么还不如投靠美国人就算了。

  可是美国人的目的也很简单、很直接:想跟我混也行,必须先把核武器给销毁了,要不然怎么体现你的诚意呢?乌克兰也就匆匆忙忙地把自己的核武器销毁的销毁、转存的转存。

  后来的结果就是:核武器没有了,可是夹在美、俄之间那叫一个难受。乌克兰如今是向东也不行、向西也不行,真的是左右为难了。国内的经济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大的起色。

  总之一句话,乌克兰之所以大量的出口核心技术、先进武器给我们,说白了还是想赚钱、想摆脱国内的经济困难而已。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的十年“双引工程”共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正是重点地区。

  根据俄罗斯专家估计,我们至少从乌克兰引进了30项重大核心军事技术,涉及用于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军事技术有哪些吧:

  第一,我们最熟悉的瓦良格号航母就是乌克兰的

  瓦良格号航母的前身是: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当时苏联已经解体了,乌克兰经济严重困难,实在是没有实力继续把这艘航母完工下去了。

  我们经过与乌克兰方面的协商,准备买下这条几乎处于半报废的航母。可当时受到了美国人极力的干扰,最后不得不拆除了舰上的所有武器才卖给我们。

  虽然这是条“空船”、是条没有任何武器的航母,最后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被我们买到、运回来。可是大家一定要清楚明白地看清楚一个事情:任何事情从1到2是简单的,最难的是从零做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对我们的航母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野牛气垫船也是我们从乌克兰引进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海军的大型登陆作战用的气垫艇有着迫切的需求,至于原因我就不说了,大家就是扳着的脚趾头也能猜得到。因为这个东东,可以装着主战坦克直接登陆!想想一辆50吨级的主战坦克直接登陆的架势,那肯定是很酸爽的。

  乌克兰当年就正好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气垫艇技术——野牛气垫艇。这款野牛气垫艇可以装载150吨装备登陆,也就是说可以一次性装载三辆主战坦克或者大约一个连的士兵进行登陆作战。

  我们在东海正好可以用这个东东干一件大事、要事了。

  第三、飞机上面乌克兰也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帮助

  我们把航母搞定了以后,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了——舰载机到底怎么办呢?当时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靠美国人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欧洲的舰载机咱们也不太看得上,估计买起来也不会很顺利的。

  俄罗斯倒是有两款可供选择:米格29K和苏33。米格29这款战机的性能实在是有点差,于是乎,我们一开始准备打算买俄罗斯人的苏33当舰载机。可是俄罗斯人知道我们的目的和迫切需求以后:在开出天价的同时还阉割了部分技术。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然又把目光投向了乌克兰了。我们在乌克兰的落灰的仓库里,发现一架当年苏联研制苏33的原型机——T10K!

  经过询价,乌克兰慷慨表示,这玩意我们没用,你们要,就拿去好了!于是,我们以很划算的价格,把这架飞机收入囊中,并且顺带捎了点图纸!

  后面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过了不太久的时间——歼15也就横空出世了,外号飞鲨。

  此外,为了研制和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我们还从乌克兰把尼特卡大型舰载机陆上模拟训练系统也给搬了回来。这个东东说白了就是:可以在陆地上训练舰载机起飞的1:1的模型。

  第四、乌克兰卖给了我们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是现代军舰的必备品,比柴油机和都要先进、都要靠谱。

  80年代的时候,我们和美国人关系”杠杠的“,美国人卖给了我们LM2500燃气轮机。往后我们大部分军舰都用上了这个先进的燃气轮机。

  可是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开始对我们实施武器禁运了,LM2500燃气轮机也就断货了。

  关键时刻我们用想起了乌克兰了。乌克兰向我们提供了UGT25000的生产技术,条件是,买人家10个UGT25000!有此良机,我们果断下单,从引进了船用燃气轮机的生产技术。

  这款燃气轮机虽然比美国人的产品差点,但是有总比没有强、何况乌克兰人还愿意转让技术,这简直是赚大了。往后我们的海军”下饺子“式的发展也离不开乌克兰的技术。

  另外还要重点说一下的是:乌克兰不光卖武器、卖技术给我们,还提供专家过来培训和指导。我记得一本书里面说过,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乌克兰军事科技专家过来的月薪是6000美元。这么高的工资估计乌克兰专家也是很愿意前往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咱得肯定一点,乌克兰这哥们不错,这世界要是全是乌克兰这样的哥们,地球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了。

  话说当年前苏联,自己要解体迎接新生活,一颗骚动的心,被西方资本主义的花花绿绿整的跟喝了二两二锅头似的,酒不醉人人自醉!

  几乎一夜之间苏联就没了,那么继承苏联衣钵的其实就俩人,一个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另一个就是咱今天要讲的乌克兰。

  35%的家当落到了乌克兰的手里边了,因为乌克兰不仅农业发达(有欧洲粮仓之称),前苏联那会重工业也往这凑了不少。

  光从事军事工业的企业他就有三千多家,武器生产的有七百家,种类也多,您就说吧这都是继承前苏联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技术也差不了。

  那么前苏联为嘛要把这军工企业搁这里呢?因为这地的资源不错,挺丰富的,能够就近取材。

  而且乌克兰挨着欧洲也近,这里的军事设施您感觉能少了吗?前苏联著名的黑海舰队就在这里。

  前苏联六个大型造船厂,有三个就落户在乌克兰境内,当然随着克里米亚被收回之后,还有俩在乌克兰。

  当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了瓜分黑海舰队,双方吵吵的面红耳赤的,有一段时间黑海舰队的总司令还是双方总统协商之后的结果,弄的挺尴尬的。

  现如今算是彻底的分完了,俄罗斯的黑海舰队连前苏联的四分之一的实力都没有了,而乌克兰却有了自己的海军,但也只是一些潜艇和小型的水面舰艇而已。

  所以从这里,咱不难发现,乌克兰人家的军工那是有底蕴的。

  不过乌克兰和俄罗斯分了家之后,发现他们底蕴是有,但没有钱,毕竟前苏联自己就没有。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