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增程式电动汽车到底怎么样?值得选择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增程式电动汽车本质就是串联式混动,发动机不会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专门发电。犹如在汽车后面加了一个大号充电宝,解决了续航里程焦虑症。

 

  但是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增程模式下中低速行驶时(市区内)效率最高,能耗要比燃油车低。持续高速行驶时能量转换损失大,能耗要比起燃油车没有优势,甚至还要更高一些。因此这类车型跑长途时油耗不占据优势,増程器只能解决里程焦虑而不能提高燃油效率。

  当串联式混动汽车电池电量不足时,増程器就会启动。此时汽车进入混动模式,发电机开始工作、发电后一部分电量驱动电动机行驶,富余电量可以为电池充电。而且内燃机工作在高效率区间,内燃机效率高、发电机转换效率高,油电转换率高。这也是为什么能源经过两次转换后油耗依然比燃油车低的原因。

  而中高速行驶时,串联混动油耗上就不占据优势了!中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机并不能直接驱动车轮,电机功率可控的节能优势也不复存在,因为车辆巡航功率都是一样的,燃油车与电动车是相同的。这时候电动机只能乖乖的向内燃机一样工作,没有了工况优势,持续工作消耗的功率是一样的。此时内燃机通过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轮的效率是最高的,而串联混动因为内燃机要驱动发电机发电,发电过程中有了一次能量损失,随后电能驱动电机做功时还会有一次能量损失,这就是高速行驶时串联式混动不省油的原因。

  增程式值得买,不过不是因为增程式先进,而是因为燃油车太落后了!

  增程式不值得买,因为早就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

  不管是技术先进程度还是实用性,三者排序都是如此:插混>增程>燃油。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增程式——程是纯电续航里程的程。现在纯电车的技术是不完善的,最长续航不过六七百公里,冬天或者高速行驶还要打一些折扣。因为充电速度限制,以至于纯电车仍旧难以满足长途出行需求,于是就有了增程式解决方案11。它可以随车携带一个发电机,烧油给电池充电。

  其实氢燃料电池汽车,或者叫氢能源汽车,也是增程式的一种。区别只是,它发电不是烧汽油,而是加氢。不过说增程式是混动有点牵强,因为它油只用来充电,并没有驱动,所以叫增程式电动车,而不是叫增程式混动。

  烧油发电,然后提供给电机驱动车辆。乍一听是不是“脱了裤子放屁”?没错,这就是增程式电动车的落后之处。可是为什么还算它新能源呢?还给发绿牌?不是增程式狡猾,而是燃油车太无能了!

  首先说,增程式电动车毕竟也叫电动车,它是有纯电续航里程的,一般在100—200公里不等,也就是说你充电方便的话,在市区内行驶,是可以不用烧油的。正常家庭用车,一年一到两万公里,平均到每一天,无非是30—60公里而已,所以1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够了。在市区内,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是纯电车开。

  只有长途出行的时候,纯电车主都要好好规划一下,我这一趟全程多远,在哪休息,在哪充电。而增程式车主则可以说走就走,大不了我加油呗。大家长途出行毕竟还是少数,所以用油也比较少。国家这才把增程式归为新能源一类,的确可以有效节能减排。

  除此之外,哪怕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可是经过了油电的二次能量转换,增程式的燃油效率依旧要比纯燃油车高。还是那句话,燃油车太落后了,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

  比如说在市区行驶,前面30秒的红灯,你排在后面,就要浪费30秒的怠速。而增程式则没有这些问题,不管你是行驶中还是停在原地,发动机始终以最佳工况进行工作,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烧的油没有一滴浪费,全都转化为电能。

  另外,发动机有两个天然短板,一是低扭不足,二是转数区间太窄。什么意思呢?在起步阶段,需要的扭矩(简单理解为力)最大,可是发动机转数太低的话,是无法输出大扭矩的,所以只能拉高转数,消耗更多的燃油,造成浪费。而速度提升,转数升高到一定程度(红线区)就无法再拉升了,所以只能通过变速箱来调节转数。而变速箱又难以避免地带来换挡顿挫,动力中断或者能量损失。

  而增程式以电机驱动,所以无需换挡,动力更直接更平顺。而且,因为没有浪费的缘故,所以哪怕经过了一次能量转化,依旧比燃油车更省油。

  总结一下:增程式比燃油车更值得买,是因为动力响应更快,更平顺,甚至还更快,用车成本更低,行驶体验更好。

  之前说了增程式的优点,接下来说说缺点。

  1、能量二次转换,一定会造成浪费。

  增程式是烧油发电,之后再用电机驱动车辆。发动机是不参与车辆驱动的。虽然一般来说电机的转换效率很高,能达到95%以上,但是能量损失依旧是避免不了的。

  2、高速行驶油耗高。

  这确切的说不是增程式的缺点,而是电机的缺点。电机在高转数的时候,能量转换效率会大幅度下降,而纯电车一般是没有变速箱的,只有减速齿轮,所以电机转速和车速成正比。而高速路况中,电机始终在高转数区间,转化效率下降。而消耗的电能需要增程器消耗更多的燃油来补充,这就造成了增程式在市区开省油,高速反而会比燃油车更费油。

  3、纯电不纯。

  增程式电动车在市区内可以以“纯电”模式形式,可是有不少理想车主发现,纯电模式也会消耗燃油。这是因为虽然增程式电动车的汽油机并不直驱车辆,但是在急加速的时候,一样需要汽油机启动发电,给电机提供额外的电压以支持大功率输出。

  而这些缺点,插电式混动都很好地解决了。

  一般来说,插电式混动都有多种形式模式,比如说比亚迪的DM,就是双模——实际上已经是多模了。而多种模式中,就包括了增程式。可以说,增程式只是高级插混技术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用比亚迪的DM-i技术来对比增程式,比如说电机高转数是转换效率下降的问题,DM-i则可以通过发动机直驱车辆来规避这种工况。也就是说低速的时候电机为主,发动机负责增程。高速的时候发动机直驱,电机只负责调节控速。这样在高速行驶时也可以保持高效率,同时解决了能量二次转换的问题。

  另外,插电式混动因为发动机可以直驱车辆,所以在性能模式下,发动机和发动机可以一起工作,爆发出最大动力输出,性能比增程式更强。

  当然,增程式和插混比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因为没有变速箱,所以增程式可以节省出变速箱的空间,可以搭配更大的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增程式往往比插混的纯电续航里程更长。只不过在日常使用中,插电式混动也能把纯电续航里程做到100Km左右,也是够用的,增程式这点优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纯电车因为续航焦虑的问题,短期内还无法取代燃油车,而插电式混动则可以通过更强劲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将传统燃油车完全淘汰!比亚迪把秦Plus DM-i价位打到了10万元级别,真正造成了对燃油市场的颠覆。可以立帖为证,只要秦Plus DM-i的产能上来,一大批合资车企必然降价,退出十万级市场!

  可以预见地,汽车行业的转型拐点已经到来,就如同以前手机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一样,很多传统车企会被淘汰。燃油车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都已经失去了继续研发的意义。很多车企已经相继宣布停止发动机的研发,而像是采埃孚、爱信精机、加特可这样的变速箱制造商如果不转型的话,也一样要抱着一大堆专利进棺材。

  转型是必然要到来的,比亚迪是插电式混动的领军者,就不用多说了。像是长城的柠檬平台DHT,长安的蓝鲸IDD,奇瑞的鲲鹏DHT也都会在下半年面世。鼓吹“真混动不插电”的丰田也玩插电了——几乎所有正经造车的车企都在进行技术转型。

  然而,插电式混动是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的,而且比亚迪在前面已经竖起了技术壁垒,一些合资厂商想要转型又谈何容易?燃油车是不可能和插混正面竞争的,勉强能给苟延残喘,技术上还没有太大难度的还真就得是增程式!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会有更多的增程式面世,不过你要知道,会玩插混的是不屑于玩增程的

  不值得!理由如下:

  1、三缸发动机:30多万的车还用三缸发动机,有点说不过去了。一方面是时间长必然会抖动,行驶体验差,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理想作为新能源车企的底蕴不足。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只能买长安的。哪怕理想能买一个四缸1.5T,热效率高一点的发动机我都不黑它。

  2、功率不足:三缸放在一边,1.2T的发动机是不足以驱动这台五米多,2.3吨的中大型SUV的,只是在电池有电的情况下,这种劣势并不明显而已。我们对比一下唐DM-i,只是中型SUV,零百加速8.5S,用的是1.5T的四缸骁云发动机,热效率38%。而理想的零百加速是6.5S,两台电机的最大功率更大,消耗更大,那台1.2T的三缸机是喂不饱的。在一些极端路况下,比如说进藏,一路上坡,理想One在低电量的情况下一直维持高功率输出,增程器会一直维持在高转数,甚至会入不敷出。

  3、质保短:所有新能源车,不管是纯电还是插混,购买的前提条件是——电池终身质保!已经有很多车企这样做了,那就应当形成一个门槛,消费者也应该有这个意识,把这一条作为选车的底线。毕竟电池成本太高了,这个风险不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

  4、贵:三缸机、1.2T、电池还不终身质保,还卖你33万8。

  5、不靠谱:作为新能源车企,能不能活下来是未知数。之前上新款隐瞒消息,侵害老车主利益,说明车企不靠谱。另外,李想作为一家公司的CEO,公众人物,竟然发布“这群臭搞技术的”,“祝愿你们的脑子和血液里都流淌着水银”这种言论,显然人也不靠谱。

  最后,如果你问我35万买汉兰达还是买理想One?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买理想One。因为——前面说了,不是理想One值得买,而是汉兰达更垃圾。

  首先看看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个什么概念。

  说到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一直是洗能源车的软肋,也是避不开的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在拿里程做最大痛点。目前市面上解决里程焦虑的办法有几种。插电式、轻混式以及现在的增程式等方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插电式的新能源车受到电池技术的限制,能达到的续航里程有限。轻混在应对长途时和燃油机区别不大,而增程式的方案则解决了前两者的缺点,至少在现阶段来说是个不错的方案。

  以最近车和家的新车理想智造ONE来说,燃油机为电动机供电,这样新能源车的加速和强劲的动力都可以兼顾,新能源车的续航也会增加。

  总结一下:

  1.增程式的电动车有着更高的能量转化。燃油车的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需要通过的环节多,能量流失的也多,而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将直接驱动发电机,总体能量消耗小于燃油车;

  2. 燃油车发动机的高效区很窄,在城区走走停停的路段,燃油经济性方面对发动机很不友好,增程式电动车可以将增程器时刻保持在一个高效的转速区间,效率更高。

  所以,增程式的电动车可以考虑,但是目前的增程式电动车的稳定性和售后都还不太成熟。建议在观望一段时间。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增程式电动车,简单一点就是用油来发电,用电来驱动的电动车就是增程式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是比较省油,我们都学过物理,虽然增程式电动车增加了动变电,电变动两次能量转化,但还是可以省油,就是因为动能不容易储存,而电脑容易,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可以长时间保持在一个高效区进行发电,发出的电能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和路况变化来动态的释放和调整。

  增程式电动车到底怎样,我们就拿理想one来举例,它能让1.2T三缸的发动机轻松拖拽一个体重超过2300kg的大家伙,百公里加速轻松达到6.5秒,比市面上很多小钢炮都要强悍。其外理想one就像一台背了充电宝的电动车,时时刻刻能充电,NEDC续航历程达800km多,完全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当然我们还要理解一点,省油并不代表省钱,较高的成本、较大的自重加上电池不可逆的衰减和惨淡的保值率,让增程式电动车真的是省油,但并不省钱,何况增程式电动车目前还不是新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理想one作为国产增程式电动车的先驱者,还是值得鼓励的,凭借着高配置、大空间,智能科技等优势,年轻奶爸深爱不己。

  

说起增程式电动车,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它的操作原理,什么是增程式电动车?

  增程式电动车英文简称EREV,一般是由增程器(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只负责发电,然后用电来驱动电机进行工作。其操作原理相较于纯电动汽车多了一步转化成电的过程,相对于研发成本和装机成本也自然更高。

  首先要看在那个地区或者哪个城市生活,如果是在不限牌限行的城市,或者是不受限牌限外影响的地区,我想现在到未来的一段时间,传统燃油车都是最现实,最稳妥的选择。

  从我个人来看,我在广州市,我开着是惠州的车牌,但是我生活的区域不在广州限行范围内,所以我买的是燃油车,如果我摇到广州指标,我也会优先购买燃油车,因为选择多,车型也成熟。

  如果我生活和工作在限行限外地区,而且又没有当地指标,我想在可以直接上牌的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区间,我会优先选择插电混合动力,理由简单,插电混合动力的车型选择相对纯电动汽车使用起来要方便得多,对比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选择要多一些。

  现在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走纯电动路线和插电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现在还算不是主流,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只有车和家的理想智造ONE是这样的一个动力总成,其他的相对来说也是很少,但是在电动汽车经验丰富的日产,据悉要导入全系车型的增程式混合动力e-power。

  增程式混合动力就是指车辆有发动机,油箱,也有电机和电池,车辆依靠电池驱动,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车辆油耗,而且也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

  所以,主要从车型丰富性来说,我不会购买增程式电动汽车,但是从技术上来说,只要未来车型足够丰富,我相信在新能源汽车里面,我会优先选择增程式电动汽车,因为相比较纯电动汽车没有里程焦虑,相比较插电混合动力,它的油耗和纯电续航里程更长。

  增程式电动车,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传统内燃机做燃油补充,实现更大的续航里程。

  需要知道这些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也是电动车,它们都是由电机直接驱动,内燃机只相当于一个发电机,当车电池动力不足的时候,作为后备能源使用。

  所以增程式电动车在大部分时间里面,是一款纯电动车。除了内燃机进行充电外,其余时间也可以像普通电动车一样在充电桩充电,和其他纯电动车并无不同。

  可以说增程式电动车驾驶起来和其他纯电动车并无显著差别,多出的感受更多来自于内燃机充电的噪音。就功能性而言,增程式电动车自然能够提供更为稳定有效的续航里程,而本身也能像普通电动车一样充电。

  而增程式电动车的缺点也很明显,多出来的内燃机虽然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但同时也要以传统燃料作为代价,变相增加用车成本。而另一方面,内燃机本身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检修和保养,也加大了日后的用车成本,车型售价也相对更贵一些。

  至于是否值得选择,个人观点上并不十分推荐。如果有长里程的续航需求,那么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车型依然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而目前很多纯电动车都能做到较好的续航里程,单纯因为续航里程而选择增城电动车并不划算。增程式电动车更多是提供一种增加续航能力的思路,尽可能保留电动车优点的同时弥补续航能力的缺点。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增程式电动汽车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一类电气化程度更高、更加接近纯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尽管运行模式与能量来源接近纯电动车,但是它还是需要燃油。那么增程式电动车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消费者购买呢?

  说起增程式电动汽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理想ONE,除此之外,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智选SF5也是一款增程式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的原理就是烧油发电,电机驱动车辆。

  关于增程式电动汽车,李想曾经这样表述过自家的理想ONE:“我们增程最大的一个变化,不是电池用完了开始增程,而是在电池下降50-70%的时候就开始增程,燃油消耗完毕才开始用最后的电量。”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理想ONE解决了纯电动车无法解决的里程焦虑,即使出远门,只要能加燃油,那么续航就没有问题,中途不需要费时费力寻找充电桩,更不会看着电量减少而心生忧虑。

  增程式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搭载了一台增程器,这台增程器采用的是改制的小排量发动机,当电池续航不足的时候,增程器提供能源。现在国内充电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增程式电动车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可谓是最大的优势。

  消费者购买电动车需要解决充电这个最大难题,看上去被 “可油可电”的增程式电动车完美解决了。纯电驱动的特性让增程式电动车与纯电动车一样具有加速迅猛、线性的特质。在不能充电时,还能随时加入燃油来补充能量。

  增程式电动车既没有里程忧虑,又没有充电的顾虑,那么它的油耗到底怎么样呢?以理想ONE为例,它搭载的是1.2T三缸机,本身效率并不高,在直驱的模式下意味着发动机并不能最大程度避开低效的工况区,从工信部的测试来看理想ONE亏电油耗为8.8升。在100-120km/h的高速工况下,理想ONE需要将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能量转化后会损失一部分效率,所以高速行驶油耗到10升。即便如此,与同级别、同尺寸的纯燃油SUV相比,油耗并不太高。虽然跑高速油耗高一点,但是养车成本低于燃油车,里程好过纯电动车。

  从市场角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避开了纯电动车的锋芒,同时也远离了传统燃油车的主战场,对于一些消费者而言,购买增程式电动车,既可以享受新能源车不限号的政策,且没有里程焦虑,也算是两全其美。

  总结:

  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非常明显,值不值得购买还是需要从自己的刚需出发,若是需要一款不限号,且可以完美避开充电烦恼和里程焦虑的车,那么增程式电动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跑高速时,增程式电动车一边放电一边充电,对于电池来说严重影响寿命,现在成熟的厂商都不用这个技术,只有造车新势力陷入了里程逻辑陷阱用这个技术,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目前来看,市面上很多纯电动车还存在着里程焦虑和充电不便的问题,而增程将将电能和电机搭配起来,让电动车也可以实现里程无忧。。增程式车的“能量”输入有加油和充电两种,但输出只有电机在驱动着车,两种渠道输入,纯电输出。也就是说,并没有发动机驱动车子,所以在起步和加速等性能体验上跟纯电动车很像。

  增程式电动车汽车能源动力示意图

  增程式的车需要充电桩,但不依赖,毕竟增程式还有加油这个“能量”输入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增程式解决了当下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相比较混合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池需要的电池容量和能量会更小,毕竟燃油发动机完全能够将油转化成电给电池充电,所以增程式电动车也很好的解决了纯电电动车的“续航问题”。

  目前市面上做了增程式电动车只有理想和SERES(赛力斯),其中理想只有增程,赛力斯除了增程,也做了纯电动车,既然赛力斯丰富一些,我就拿赛力斯举个栗子说说它的增程器。

  赛力斯使用的是第三代增程控制器,与传统增程式电动车相比,赛力斯的增程器不是简单的向电池供电,电池再向电机供电的纯串联式控制逻辑,增程器也不是在电池没有电以后再启动,而是提前启动,保留一定比率的电池能量,在必要的时候电池可以提供电量给驱动电机。这样不会出现时间延误和动力影响。

  

增程式电动汽车到底怎么样?值得选择吗?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