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为什么程序猿用的都是Mac?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为什么程序猿用的都是Mac?

  

为什么程序猿用的都是Mac?

  

为什么程序猿用的都是Mac?

  除开ios的开发者必须使用Xcode作为开发工具外,对于本人而言,使用mac而不使用windows的还有一大原因便是——不想折腾了。

  如果你问程序员是不是需要一台mac?我会回答你,不是必须的。因为身边很多同事也在用windows或者Linux做开发,开发效率也很高。不同的平台都有不同的工具,只是看你会不会折腾。windows之于mac就好比,安卓之于ios。安卓系统有很多第三方的系统,你可以刷机定制自己的系统,但很折腾。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这样折腾,但现在折腾不起了。下面列举几条具体原因。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windows的版本比较多,而且windows的电脑硬件差异很大,而网上的很大教程都已经年代久远。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会使得你的开发环境配置过程变得无比艰难,有时还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坑。这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往往就是从入门到放弃的过程。而mac上有比较好的包管理软件——Homebrew,会使得开发环境的配置轻松很多。而且mac自带了Python等环境。

  windows自带的命令行功能就不多吐槽了,而mac的命令行和Linux很相似,基本上可以无缝衔接,而且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Linux应该都不陌生。加上mac上有iTerm+oh-my-zsh等神器,分屏,自动补全,访问历史文件夹记录等丰富插件的支持,会使你配置一个趁手的工具更加容易。

  还记得上学期间,室友用的是外星人,每次和室友去图书馆,室友都会戏称又健了一次身。这大概就是室友毕业时比我强制很多的原因吧。在美国的大学课程里,你会发现基本上是清一色的mac,一方面是因为价格相比国内来说,并没有那么高昂,大家都能负担得起,还有个原因便是因为需要长期携带在身边,而mac轻且有不算差的续航。而国内,很多好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员工购买技术书籍或者电脑都是有补贴的,这也使得mac变得不那么贵。

  逗个机灵,mac因为不能玩游戏,所以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没有mac,白天玩下游戏时间就过去了,晚上被deadline逼着熬夜编程,效率贼高。自从换了mac,感觉自己融不入集体了,同学玩啥游戏自己都玩不了,只能码代码。12点就滚去睡觉了。逃~

  mac上软件都比较良心,没有xx卫士等披着羊皮的流氓,qq和迅雷等界面都比较简洁,和windows版的差别特别大,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再推荐几个程序员必备的几个mac软件吧。

  Homebrew:包管理,程序员们应该不陌生,比起windows下繁琐的环境配置,homebrew几乎都是一条指令就可以解决了。Homebrew cask 还可以安装Chrome等软件。

  oh-my-zsh + iterm2:对于重度依赖命令行的程序员有必要一试,插件很多,个人也觉得比自带的美观。

  Alfred3:这款软件基本上是人均推荐了,基本上每个回答都会提到,和自带的SpotLight差不多,但是插件的生态圈很丰富,查单词,取色,查IP,刷悟空问答,你能想到的功能基本上能找到对应的插件。

  Dash:查文档必备,结合Alfred2,爽歪歪。

  SourceTree:还不错的Git GUI,不用再去敲长长的代码了。整体UI界面也比较简洁,用着感觉比GitHub Desktop要顺手。

  Typora:Markdown编辑器,同类的产品很多,Mou等等,小编比较过很多,感觉还是这款用着最为顺手,功能比较齐,而且UI界面也比较清爽,最重要的是免费。

  IntelliJ大礼包:专门做IDE的一家公司,基本主流的编程语言都有对应的IDE,比较出名的是IntelliJ IDEA和Pycharm,如果你是Java和Python的开发者,强烈建议一试。

  Visual Studio Code:微软家做的IDE应该不用多说了,做前端的用的比较多,最近几年发展的很快,有代替Sublime的趋势,操作上差不多,以前用Sublime的基本可以无缝转移,也致辞EMACS和VIM的键位模式。

  Sequel Pro:sql管理工具,能够直接用ssh连,十分方便。

  作为一名程序猿,我觉得用的都是Mac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首先上班来说,我们公司除了做iOS的用苹果,其他的上班都无一例外都用windows。不是因为什么,一台Mac的台式机少说也要八千,我们公司程序员标配的i5 8g内存 120g固态和1t硬盘,整机加屏幕也不过4000,都能配两台了,性能还差不多,公司自然是精打细算了。所以我们公司绝大多数程序员上班用的都是windows。其它公司大多也差不多,别和我说超级大的公司,超级大的公司,像这样可有可无的成本基本上都会省吧!都配Mac基本上只有土豪公司才会这样干的吧!

  至于个人的话,我去年买了台Macbook Air,虽然pro性能更好,但是我喜欢小巧易带的。装了java的开发环境,用起来我还是不太喜欢。作为后台写文档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想创建个文档都不能右键直接创建,对于我这样用惯了windows的强迫症实在难以接受。还有啊!苹果就不能分个cdef盘,而是分成什么文档桌面。我习惯将文档存d盘,代码存e盘的好习惯,变成全部存桌面上了。我决心买了这台笔记本再也不买苹果了。

  至于其它同事,做iOS的肯定买Mac。其他人也有一部分买Mac的,有人习惯有人不习惯的。总之程序员都是用Mac从工作上来看还是个人方面来看都是个伪命题吧!

  就害怕都这个字。写了多年c程序,从驱动到应用层都有。从来没用过mac,一直都是在windows上用source insight编辑,然后在Linux上调试运行。很土,但习惯就是这样,一切都是轻车熟路,这就够了。后来负责云计算产品,生产环境当然是Linux,开发环境还是在windows上,语言是shell,python和少量的c。Mac用来做web前端开发很合适,其实主要还是看各人习惯和你周围的环境,要公司都用Mac你整个Windows有问题不好处理啊,但公司用什么很大程度上受你的上司影响。最早用source insight是因为我boss用。现在我的团队又受我的影响用我习惯的开发环境。所以根本就没有都用Mac...

  1、程序员用的不全是Mac。使用Mac无非这几类程序员:iOS或者Mac开发者(硬件限定,有黑苹果但不可靠);想快捷方便随时工作的(MacBook);为了在客户面前显示高大上的(MacBook)等。其中最大的原因当属硬件限定的了,iOS开发人员还是不少的,所以随处可见Mac或者MacBook。

  2、Mac上面的xcode已经能够满足开发需求,即使不想去使用它,eclipse,atom,sublime对于其他语言已经能够完善处理了,无需使用Windows系统,且这样说,能够进行开发的,不只有Windows,Mac可以胜任所有工作。需要编译Windows 库或者可执行文件时,当用虚拟机来构建编译环境。就目前MacBook Air的配置看,120多G的SSD还是杠杠的,不用担心IO。

  综上,程序员用的不全是Mac,Mac也不全是用来装Windows的。

  1979年,刚被踢出 Lisa 项目组的 史蒂夫·乔布斯 从 杰夫·拉斯金(Jeff Ruskin) 手中夺走了新成立的 Mac 团队,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与实力,乔布斯下定决心要倾尽全力建造出一台完美的个人电脑。

  基因

  乔布斯认为,『完美的艺术品只有天才才能造出来』,于是他找来了一群天才。

  Mac 初始团队成员从左至右:乔治·克罗、乔安娜·霍夫曼、伯勒尔·史密斯、安迪·赫茨菲尔德、比尔·阿特金森、杰里·马诺克

  他们相信『过程就是奖励』,他们『每周工作 90 小时』只为能做出最『酷毙了』(Insanely Great)的产品,他们像海盗一样行事:既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又愿意去窃取别人的灵感。他们和乔布斯一样,都是充满了朋克精神的天才极客。

  Mac 初始团队的海盗旗

  多年后乔布斯回忆到,『最初的Mac团队让我知道,最顶级的人才喜欢一起工作,而且他们是不能容忍平庸作品的』。到今天,Mac 的开发者与用户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这种精英文化,他们是一群热爱编程的人。

  天才程序员王小波在他的《思维的乐趣》中对编程有着这样的一番描述:『计算机编程和解几何题有共通之处:对了马上能知道对,错了也马上知道错,干干脆脆。你用不着像孟夫子那样,养吾浩然正气,然后觉得自己事事都对。』

  我窃以为,编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独立思考与理性思维能力。而理性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能让我们和我们周遭的世界更加美好。

  信仰

  2008年我从大学毕业,加入了支付宝 UED。部门在白鸦和大老板 James 的努力下,全都换上了 iMac 与 Macbook 。后来从 Felix Ding 那里,我知道了更多关于 Mac 的历史。

  Mac 『1984』宣传片,宣传的不是他的产品,而是一种自由多元化信仰,它帮助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格独立之门。从乔治·奥威尔到『逻辑思维』,从《乌合之众》到《论美国的民主》,我逐渐成长为一名自由主义者。

  『 Think Different 』广告片中,Mac 被定义为敢于挑战权威、富有创新精神的叛逆者。那些旗帜鲜明的人,愿意买一台 Mac 来标榜自己的 『非同凡响』。

  ShiTiven 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使用 Mac 的全栈工程师。他喜欢喝咖啡,喜欢 Python 和 CoffeeScript 。他有着极快的语速和编码速度,他曾经在某个下午误饮了一整瓶绍兴黄酒后,完成了支付宝第一版『 AA 收款』组件的开发。他告诉我把 Mac 的默认语言设置为英文,这样其他人会对我刮目相看。很多年没听到他吹牛了,只听说阿里在美国上市后他把 Mini 换成了宾利。

  dc 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使用 Mac 的前端大神,他是《高性能 JavaScript 》的译者,前端框架 Arale 1.0 的作者。2009年他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和张克军一样优雅的男人。从他那里我知道了张国荣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他现在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逼格很高的公司,喜欢跑步和滑雪。

  电影《东邪西毒》中张国荣扮演的欧阳峰

  2009年,我入手了自己的第一台 MacBook Pro,希望能成长为一个牛逼的程序员。

  完美

  Mac 是第一款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和鼠标的个人电脑,在使用 Mac 的过程中,我也开始慢慢感受到了那『God is in the details』的完美体验。

  Mac OS 的顶部菜单栏设计遵循了『费茨定律』,这是为什么 Windows 的菜单功能难用的原因,因为它不敢抄得太像 Mac;

  Applications、Downloads 等内置目录规则和 Spotlight 文件检索,很好的平衡了文件管理与定位的效率;

  一致的键盘快捷键设计与 UI 规范,提升了应用程序的可用性与美观度;

  有趣的 Dock、精美的拟物化图标以及大量优秀的无衬线字体,让 Mac 时尚感和设计感十足;

  打开 Macbook 机身壳,你会看到那精美的电路板。乔布斯从他父亲身上学到,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要做得很漂亮。这点重要么?想想中国各大城市的下水道建设吧:)

  关于 Mac 与 Windows 的对比,《乔布斯传》中记录了更多细节:

  Mac 电脑的包装重做了 50 次,目的是要让 Mac 在性能和外观上都给人惊艳的感觉;

  2000 年上市的 Power Mac G4 Cube 进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Windows 抄袭 Mac 是合法的。1984年,为了不让微软停止开发 Mac 版的 Word、Excel 等应用,苹果被迫签署了一份合同,同意微软有权在其即将推出的Windows系统中使用苹果公司的部分图形功能;

  乔布斯认为最好的产品是『一体的』,是端到端的,软件是为硬件量身定做的,硬件也是为软件度身定制的,Mac 上的操作系统只能在自己的硬件上运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苹果的产品体验更好、性能更好,而 Android 上的动画不论如何优化都无法获得 iOS 的流畅度的原因;

  『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一点都没有。并不是狭义上的没有品位,而是广义上的,他们没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因此,我想自己之所以感到难过并不是因为微软成功了,我对他们的成功没有异议,大部分都是他们应得的。我难过的是,他们做的确实只是三流产品。』当然这段话只是乔布斯在 1996 年对微软的看法:P

  书中有几个小故事,足以说明为什么说 Mac 的缔造者们是一群天才程序员:

  Mac 在一开始就实现了桌面窗口效果,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 设计了重叠窗口『截取』算法(让 CPU 只计算窗口中显示的部分,略去对未显示部分的计算,从而节省了处理器的运算时间,提高系统运算速度),这一特性 Windows 在十年后的 Windows 95 中才实现。

  Mac 的桌面窗口一开始就被乔布斯要求设计成圆角,而计算机画圆形图案涉及到平方根计算,当时的 CPU(摩托罗拉68000微处理器)并不支持平方根计算。为此,阿特金森研究出一个加法运算来代替平方根运算的算法:一组奇数序列相加可以得到一组完全平方数序列(如,1+3=4,1+3+5=9,等等)。

  苏珊·卡雷(Susan Kare)主导设计了 Mac 上各种漂亮的字体,结合激光打印技术和强大的图形功能,Mac 推动了桌面出版产业的诞生。字体技术不再只有印刷工人和其他与油墨打交道的人才能使用。

  95年,阿维·泰瓦尼安(Avie Tevanian)领导改进了 Mac OS ,将 NEXTSTEP 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整合其中。从此 Mac OS 成为了基于 Unix ,同时包含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Objective-C 和先进 GUI 的优秀操作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使用 Mac 的程序员通常比使用 Windows 的程序员更熟悉 Shell 操作与各种编程模式,对美的设计形式也更加敏感的原因,而这些是成为全栈工程师的一些基础要求。

  2005年,Mac OS 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对 Intel CPU 的支持。这件事成为 比尔·盖茨 亲自承认真正钦佩苹果的几个壮举之一。

  我的 iMac 与 MacBook

  所以说,每个程序员都应该有台 Mac 电脑,每家有理想的互联网公司都应该给他的程序员配上一台 iMac 或 MBP。

  当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些 iMac 精灵身上时,你能体会到当年乔布斯与 Sir Jonathan Ive 漫步于花园之中,看到那一排排迎着太阳转动的向日葵时的那份喜悦之情。

  最后,让我以『 Think Different 』宣传片的广告词《致疯狂的人》作为本文的结尾来勉励自己和各位同学:

  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说句实话,我感觉我身边的程序员用Linux系统的更多...但是mac也的确不少。Mac的核心是Darwin,这使得mac理论上可以像linux一样用,风格也和linux比较像。相比windows的封闭linux更符合程序员们的操作习惯:命令行,自由地改变系统的每一个设置,etc. 而且mac上面的程序目前也多起来了,用起来也很方便。此外...大家都知道MAC很好看....程序员天天和电脑在一起有一个好看的工具自然心情也舒畅了呢。最后,我感觉电脑什么的因人而异。我认识最牛的程序员就是个只用windows的....电脑牌子的选择更多是跟风的比较多,大家清一色苹果你都不好意思把你的小PC拿出来....

  题主有点儿强行装逼根本不管别人认不认的感觉,什么叫做都用mac?你是指苹果那个破烂台式机?国内有多少开发人员是专用苹果机子开发的?一台稍微与众不同的电脑也能秀出优越感么?至于mac和macbook好不好用,为了装逼需要背后吃多少苦,忍受高价低配,享受所谓的专业和稳定,这就是冷暖自知了。时间长了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也就放弃了,用个电脑就是为了秀个逼格?整天沉浸在这种已经达到人生巅峰的错觉中能写好程序?我本人macos linux win全部都用过。个人觉得,没必要硬说哪个好,喜好不同,有钱难买你愿意,但是mac系产品,貌似从来也没有成为主流吧,就算在美帝,win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统治级别的,否则也不会有垄断一说了,在中国macbook确实全是一台高配置的上网本。

  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数据支撑?这个“都”字,我个人认为恰恰不是为了问题而问题,是为了大数据!只要有人表达思想,就有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小数据,每个表达关点的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思想是物质的体现,换句话说,表述观点、思想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表达者所处的环境,他的近期的思想活动,或正或反的心情,所处的层次,职业、工作岗位等等,这就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比如,可以分析,哪些人在用?为什么用?用了都在干什么?不用的,他在用什么?又在做什么?是不是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的人,是一个什么情况,不同意见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情况,为最终的营销提供依据。

  我个人觉得也不一定都用mac,windows,Linux(不是Mac OS),或者mac os都可以用,主要看你编写什么样的程序,当然,我个人觉得现在企业软件用Linux越来越多,不过也玩过Mac上的工具软件,确实很多很好用!

  因为类linux环境,在安装很多基础开发包、配置环境比Windows方便。

  同时可以跑ios、Android、wp多重环境的开发程序和模拟器

  mac是全能生产机,无论开发ios、android,还是装个虚拟机开发windows程序,以及现在前端开发,原生命令行各种方便好用,好不好,谁用谁知道!那些说不好用的,因为你没有的用。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