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老人说“七八十年代东北比南方富,南方人抢着来”。是真的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东北人靠实干来发展,有的地方靠做假来骗钱 。走的不是一条路。

  看到这个题目,我也来凑个热闹,这些话是假的。

  

老人说“七八十年代东北比南方富,南方人抢着来”。是真的吗?

  七八十年代,南方人很少来东北,到是山东人来的很多,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拖家带口的来。

  南方人来东北,都是来做买卖的,比如来采购木材,机械,还有江浙一代的人,过来修鞋的也很多。

  

老人说“七八十年代东北比南方富,南方人抢着来”。是真的吗?

  七八十年代,东北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年代,山东人也不太来了,东北人也很少往外走,到了九十年代,东北人开始往外走了,那个时候,就看出来东北有点落后了。

  

老人说“七八十年代东北比南方富,南方人抢着来”。是真的吗?

  这是我知道的,因为我就是东北人。

  那是事实存在的。当时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都在东北,工业门类齐全,去了东北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东北粮食富足,南方粮食还很紧缺,所以南方人真的是争着去东北,一是有个工作,二主要是养家糊口。

  这是真真的,东北在八十年代以前都比南方富。富的根本原因在于东北工业化较早,早在张作霖时期就开始建设,伪满时期日本人又在东北大力开发,工业基础比关内完善。解放后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工业基地,大型国有企业十分多,各种资源也十分丰富,所以比全国其它地方都富。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窃取了政权,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北洋军阀在东北则没有多少势力。此时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是清朝在奉天(辽宁)收编的一支重要清军,张作霖深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喜欢,徐世昌便把张作霖推荐给了大总统袁世凯。张作霖凭借自己的聪明劲讨得了袁世凯的信任,最终独霸东北,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军阀——奉系军阀。

  袁世凯死后关内的北洋军阀便陷入了不断的混战,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关内乱成一锅粥,天天战争不断。而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则相对稳定,虽然有日俄势力入侵,但总体没有大规模战争。

  张作霖为了争霸全国,便加强了对东北的开发建设,首先兴办教育,率先在全国实行小学、中学六年制教育,创办东北大学等一大批省、市高中和职业学校,为东北发展培养了不少人才。其次振兴实业,创办了东北第一批重要的重工业企业,如兵工厂、煤矿、银行、冶铁厂、轮船公司等,为东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兴修铁路,为绕开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和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张作霖组织自建锦朝、打通、开丰等10条铁路,营业里程共计1521.7公里,占1931年东北铁路营业里程的25%,占全中国铁路总长度的10%以上。

  张作霖在东北从1911年民国开始主政到1928年,接下来张学良又主政三年,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二十年间东北都相对稳定,经济建设平稳进行,再加人东北人口较少,各项资源丰富,因此比关内其它地方都发达的多,富裕的多。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成立了满洲国,为了支持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日本不但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掠夺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日本财阀的资金大量进入满洲国,兴办煤矿、钢铁、电力、水泥、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垄断工厂,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东北到1945年铁路达到11479公里,占全中国铁路通车里程的50%,公路通车里程6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的75%。正是由于日本在东北的工业基础才支持了日本八年的侵华战争和四年的太平洋战争。当时伪满洲国号称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东北的中国人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东北有完备的工业基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完整的铁路系统,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草原,丰富的矿产林业资源。再加上东北与苏联、朝鲜接壤,相对形势安全,国家便把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将东北打造成重工业基地。“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0个项目中有52个都落在了东北,占了37%。此后东北依靠丰富的资源建成了新中园制造业基地、最大的原煤基地、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到1978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13.21%,工业占全国比重为17.8%,农业占全国的比重为9.55%。东北计划经济最彻底,大型国有企业很多,如一汽、鞍钢、大庆的工人都是几万人、十几万人。那时候的东北,也是工人阶级的天堂,工人除了在工厂上班,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吃饭在工厂食堂,生病去工厂下辖的医院,结婚工厂给分配房子,生孩子工厂有托儿所,孩子毕业还到厂子里来上班,只要进了工厂,这一生厂子都安排好了。

  而建国初期的其它地方则远远低于东北,东部、华南地区面临美国和台湾的威胁,西南地区经济基础落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中部地区则人口太过稠密。虽然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设,但远没有东北发展的快,也远没有东北人富裕。

  但正因为东北计划经济最彻底,国有企业最多,所以在改革开放后转变市场经济最慢,三角债最突出,下岗工人最多,因此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最大,远远落后于其它地方。

  这还真的不能再真!以前民风很好,后来来了很多骗子,上当多了也就学会骗人了,而这些骗子反过来又嘲笑北方人不好了!反正论起来一些人“贼喊捉贼”都是他们有理。

  完全正确,查一查建国后的年鉴,一目了然,东北支援全国,所有人都想闯关东。

  时代的东北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达,资源充足。东北大平原是中国的大粮仓。所以说在上世纪的时代是我国最富有的地方

  还真是真的。

  一、东北是全国人民的东北。

  “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东北。苏联援华156个项目,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实际投资领的44.3%,其余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即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这些钱都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这些项目配套的工厂光辽宁就近八百个。占财政收入的19%。全国几十个省市、谁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二五”及以后的“剪刀差”长期为东北输血。这种超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为的把东北养起来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随着东北人口持续增加负担越来越重,经济濒临破产,恰恰是迫使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因素。

  二、所谓的东北富裕是牺牲全国其他的地区来获得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投资变相成了东北人的资产,各种抵押发工资等于变卖国有资产,这些一直持续着。

  二、改革开放前南方没获得多少投资,改革开放以后也不是从国家投资。没有南方的商品、那里有多渠道的出口?笔者所在的地方、改革开放后生产用的机床、冲床、铣床百分之90 %是当年东北人淘汰卖到南方来的。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在东北就生产不出合适的商品来?为什么东北人就不把这些东西留下来自已用于生产?

  四、南方、犹其是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长期处于对敌前沿,包括工厂、公路、钱路都不往这些地区投资。今天看到的基础设施全部是当地改革开放后借贷建设的,特别是广东,那些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都是自己去香港借款建设。怎么成了抢了?如果说抢,东北是什么?

  这的确是事实。七八十年代还属于计划经济时期,南方地区尚处于市场经济萌芽阶段,而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达,尤其重工业。门类也很齐全:飞机、汽车、机床、电机、锅炉等等,基本上囊括了全国的重工业门类。当时东北的三个省会城市在全国都是前十的存在。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说,我们老家当时就是东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本人出生于东北的林区。七八十年代那里的森林工业非常发达,林业局就是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国家每年下达采伐任务,林业局的大型的木材运输车昼夜不停的从原始森林向山下的加工厂运输木材。加工后根据政府指令运往全国各地。

  那时候能当得上运输司机都是很让人羡慕的。还有那些检尺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上的肥差,都富得流油。林业局的职工都是铁饭碗,工资高,待遇好。林业局还有自己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林业子弟免费上学。有自己的林业医院,职工看病也不用花钱。还有自己的公、检、法、司,发电厂,体院馆,电影院,宾馆、职工俱乐部等,可谓应有尽有,就是一个企业办的小社会。 那时候的确也有很多南方人到东北来,为的是能抱上一个“铁饭碗”。

  那时候的林业子弟好多都不需要怎么好好学习,因为到了年龄可以接父母的班,直接就有了工作。考学出去的人,毕业回来也是直接分配到林业局下属的各单位,端上了“铁饭碗”。当时的林业局因为财大气粗被戏称为“林老大”。

  到了九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于无计划的采伐,原始森林已经不堪重负,不得不封山育林。林业陷入了“两危”。企业纷纷倒闭改制,职工纷纷下岗,不得不自谋职业,而彼时,南方的经济已经开始起飞,把东北地区远远甩在了后面。很多下岗失业人员为了生活不得不到南方谋生。许多考出去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回到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乡,只是为了有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这又是家乡不能给予的。

  俗话说“物极必反”,“风水轮流转”,相信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落地,东北人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营商环境的逐步改善,东北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重振昔日的辉煌!

  加油东北,加油我的家乡!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