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赣州什么时候可以发展成二线城市?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赣州什么时候可以发展成二线城市?

  

赣州什么时候可以发展成二线城市?

  赣州作为江西南大门,优势在于毗邻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加上森林和矿产优势,完全可以作为江西省的试验特区。在政策上放开,在资金上扶持,加速竹木和钨稀产品的深度规模开发利用。并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进驻赣州,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各路人才返乡创业。不出十年,赣州进入二线城市不是梦。

  按照国内媒体的榜单,赣州的城市定位在三线城市第13名。前面还有49个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在经济规模方面,2022年3474个亿,虽然看着不少,问题是赣州将近1千万常住人口,占江西1/4的面积,18个区县共同创造。

  人均GDP更是仅有3.54万元,这样一来便可看出,赣州的经济发展质明显不强。经济质量不强,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然也不会太高。

  纵观上榜的30个二线城市,要么是发达的沿海地级市,要么是集各种厚爱于一身的省会城市。作为一个内地人口流出大市,想要突围何其之难!

  虽然近些年在交通和重点项目上有所突破,包括开辟了一条国际航线,建起了仅次于南昌的高铁站,争取到了赣深高铁。然而弊端和劣势并非一时的交通可以解决。产业仍以比较传统和耗能的资源型行业为主,缺少优势行业和新兴产业。

  赣州2022年进出口仅有400个亿,财政收入265个亿。无论是外贸还是财税都处于较低水平,一是产业不行,二是产值和利润不行。265个亿要分给一千万人18个区县的城市搞建设促民生,当然是捉襟见肘了。

  城市建设是用钱砸出来的,招商引资、优势产业也是用资金、政策配套引进来的,人才?更是用钱吸引过来的。一个没有政策优势、没有产业优势,吸引不来人才,光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城市想要快速发展,谈何容易!虽然近些年赣州的总量节节升高,但与此同时,别家的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在我看来,赣州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和省外其它城市相比,还有许多的不足。不要总想着什么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安安稳稳搞好目前的发展,加快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保障水平,比明天成为二线城市更重要更实在。

  就赣州的发展前景,能否成为二线城市,略举一下个人浅见。赣州地处江西的南大门。我们来先看一下江西,北有长江,东南部与浙江、福建、广东接壤,地理位置还是比较优越的。人家都说江西发展看赣州,赣州发展起来了,江西也就发展起来了,因为江西在中部垫底,赣州又在江西垫底。其实江西是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的。你比如象北宋王安石变法,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以及东晋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王安石,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还有象抗日名将李烈钧,北伐名将刘峙,以及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方志敏等无数的仁人志士,可就是在近几十年落伍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从国家层面来说,共和国第一枪、革命摇篮和原中央苏区都在江西,在这里,江西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可以说是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大的牺牲,特别是赣州,跟随长征的占了极大一部分,可到长征结束后剩下的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一斑。可到头来得到的结论仍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然,这里的革命指的是经济建设而言了)。由于战争影响,体弱多病的赣州却没有家长和后生的照顾,也就只能自生自灭了。要知道,没有国家、江西的大环境,赣州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赣州乃至江西都一直是朝中无人,国家很多项目,比如铁路、高铁等都巧妙地绕开了江西,成了后来的所谓高速、高铁洼地等等,就是后来有建,但也总是比人家漫了一拍或半拍。其次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江西出了那么多人才,却没有一所象样的大学,985一所都没有,211也才南昌大学一所,而且还是后来合并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比大部分省份偏高,这与江西是极不相称的,故建议把第一枪南昌陆军学院改为南昌军事学院,综合性军事院校,增设综合性大学985、211赣州大学、红都大学,把井冈山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采取引进人才优惠措施,大力吸引高科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我相信,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勤劳、朴实、智慧的江西人民,一定能够厚积薄发、奋起直追,赶上和超过全国很多其他省份,实现弯道超车。第三,赣州地大物博,不好管理。赣州有十八个区县,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和稀土王国之称,除非划为国家直辖市,否则就要划为几个地区来管理。打个比方,国家拔款,5个区县的一个地区与18个区县的地区一样多,这公平吗?赣州本来就叫“家中有矿\"(矿产资源丰富),可大部分归为国有,而拿回到赣州地方上搞建设的资金却非常有限。第四,江西人历来喜欢窝里斗,而赣州本来就是在江西垫底,鸡宠子里面啄鸡也就只有被啄的份了。第五,赣州基础差、底子薄,除了家具、脐橙等,大部分区县缺乏支柱性产业,务农的人占大多数,基本上还是打工经济,靠出门打工挣钱,所以一定要转移到集中精力抓工业的路子上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向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的产业迈进。最后,还要进行城区扩张,把赣南大道修到大余,把上犹划进来设为旅游区,信丰地势平坦,基础也较好,也可设为区,这样比较好开发,只有这样,人口和面积才能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当然,好风凭借力,在政策争取到后,还是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否则就要在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中拖全国人和江西人的后腿了。从目前来看,整个赣州地区都是存在房价偏高而工资偏低的问题,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景是背道而驰的。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要先弄清楚几件事情:

  1、什么样的城市是二线城市?

  2、城市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赣州具备哪些条件?

  4、赣州在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增长的极限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是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是指:北上广深、天津、重庆等。

  二线城市:是指国家副省级城市和部分优秀的升会级城市。

  三线城市:是指一般的省会级城市和优秀的地级市。

  四线城市:是指一般的地级市。

  江西的南昌,是个一般的省会级城市,三线城市,赣州,一般的地级市,四线城市。

  找两个与赣州最近的二线城市比较一下:厦门,与赣州的直线距离350多公里,长沙,直线距离330多公里。赣州的发展目标就是他们。

  请不要忘记一点:你再发展,人家也在发展,甚至发展速度比你还要快,赶个毛啊。

  所以,假设赣州真有希望成为二线城市,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拥有很高的发展速度,不断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

  一个城市要发展成为级别更高的城市,需要哪些条件呢?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一是扼守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使国家不得不对你进行资源倾斜。深圳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当然,你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如:东莞,就是开自己干起来的,但东莞只能算是三线城市。

  二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城市都是有的,赣州也是可以找出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便利的对外经济协作。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国际国内产业大分工中的一个环节,你必须对外协作。不然,谁知道你是谁?你的产品卖给谁?你买谁的原材料?

  2、发展基础。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例如重庆、天津,人家靠吃老本就能混的挺好。赣州有这样的老本吗?

  3、政治地位。政治地位是一个城市等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天津能进入一线城市之列,直辖市的身份很重要。成都虽然不服重庆,但也只能屈居二线城市之列。赣州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如何?肯定没有南昌重要,南昌还是三线城市,赣州能跑到那里去?

  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里?请记住资源诅咒原理。资源会是一个城市向更高级别进化的绊脚石。正所谓:成也资源,败也资源。

  你说,有哪个一线或二线城市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赣州发展的优势条件。

  放眼全国,赣州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多,不利条件倒是不少。

  2022年,赣州GDP3474.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3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368.1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83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修订数)的10.7:39.7:49.6调整至2022年的10.8:39.4:49.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968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5794美元,增长8.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44.12亿元,增长9.2%。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3.07万人。

  对比一下全国的数据:

  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009元/人。

  盘点一下赣州的发展现状:

  人均GDP,大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56%)

  城镇化水平不到30% ,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所以,赣州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因此,我们先不要谈如何成为几线城市的问题,先谈谈赣州如何发展的问题。

  赣州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人口优势:全市人口接近1000万。而且人口分布比较集中。

  一个地方发展的路径是:工业化——城镇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赣州还有70%的居民在农村。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门去打工了。

  这里,提出几点建议,并同时提一句,先别谈几线城市的问题。

  1、集聚化的工业园区。工业化不要分散。很多内地城市,每个县每个乡镇都要搞工业园,这是瞎胡闹。你又不是沿海发达地区,怎么搞产业协作。赣州一个工业园区就够了。各县区乡镇可以按照飞地原则,在工业园区有自己的地盘,其产值可以算到自己的账上,税收也可以到自己的账上,以解决工业园区的属地问题和集聚问题之间的矛盾。

  再强调一句:这个工业园区一定要足够大,大到可以让几十万上百万人在这里工作。一定要找个参照物的话,可以去看苏州的工业园区。

  2、城市大型化。不要听所谓专家说的就地城镇化。那是说给发达地区听的,赣州得清楚自己的家底。一定要发挥赣州区域中心城市的虹吸作用,把周围的人财物都吸引过来,像吹气球一样,把赣州吹起来。刚才说赣州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口众多。如果赣州的城镇人口能够达到600-700万,就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底气了。

  3、产业外向化。一定要特别加强与大湾区的经济与交通联系。吸引产业到这里来扩散,产品通过大湾区,销往全世界。

  4、人才。这不是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基本是留不住的,这是说的是技术性实用人才。有这么大的工业园区,没有技术培训与学习是不行的。中专到大专层次的专业技术学校是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果你能有几十万的技术工人,那也是很牛逼的事情。

  虽然现在赣州经济总量不是很高,但是基础已经慢慢建好,在不久的将来即将爆发。 按照目前国家给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赣州这座大城已经悄悄崛起,步入二线应该不是梦,具体时间什么时候可以进入二线城市,寡人斗胆预测一下,按照目前的发展进度和规划应该在十年内可以进入二线行列。为何这么说?赣州目前的软硬件配置都是向更高级别城市迈进,

  [国家2025先进制造基地]这是国字号的。

  [赣州港]国内唯一的内陆港,可以直通欧亚大陆。这是国字号。

  赣粤闽湘区域中心城市,在赣州周边乃至全国像赣州这样的巨无霸(人口多,管辖面积大)城市也不多。江西省政府支持赣州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赣州高铁站已经规划了轨道交通无缝衔接。

  赣州的有色金属钨矿和稀土有了中央的支持,成立了中科院稀土研究所,将持续为经济作出贡献。将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等少不了赣州制造的加持。

  赣州机场已经开通到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赣州的快速路(高架)已经建成通行50公里,后续将连接南康赣县。

  中央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计划第二批赣州再一次入列。

  将赣州与南康,赣州与赣县的空白区域建设完成后进入二线城市完全没压力。

  与二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尚需时日。现状如下:

  一、二线城市标准。两个“三”,城市连片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300万以上,GDP5500亿以上,人均1.5万美元以上。

  二、赣州现状。赣州中心城区“五区”建成区面积为180平方公里左右,2022年,整个地区GDP为2807.2亿元,五区常住人口合计230万左右,人均3.3万元。

  三、差距较大。赣州四个指标与二线城市标准,就人口差距较小,其他三项差距蛮大。究其原因,有工业基础薄弱,底子薄,交通不便,观念问题,地理位置等。

  个人对赣州发展满怀期待,可以借苏区振兴、高铁开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东风,凭借客家人敢打敢拼的性格,一定可以弯道超车,早日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笔者认为,”赣州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二线城市?“”这是个很宽泛而且笼统的问题,要准确地回答究竟是在什么具体的年份、具体的时日能实现这个目标,基本上是没有标准的答案的。

  赣州人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就好了。城区面积只有180平方公里,我们可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视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扩建;人口数量不够,经济总量不够,人均GDP不够,我们可以撸起袖子拼命干,只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坚定不移地继续开放、搞活,终有一天赣州会”水到渠成”的演变成为一座准二线城市的。

  拿今天的赣州跟十年前的赣州相比,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拿十年后的赣州和今天的赣州相比,更会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这个城市的前景和未来是光明的,它的繁荣和强大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赣州必定会成为崛起于中国中部的二线城市的。

  从国内媒体的评选来看,赣州是三线城市,那么未来是否可以发展为二线城市?在小编看来,可能性是有的,但不大。对比三线城市,发展比赣州好的城市有不少,比如湖州、盐城、潍坊、洛阳、唐山等,它们尚且还不是二线城市,赣州更排不上号了。

  纵观二线城市,名额只有30个,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省会城市,其它的都是经济发达的地级强市,因此想要进入二线城市,也不是易事。

  从GDP来看,2022年赣州为3474.34亿元,虽然与二线城市的珠海差不多,但要知道,赣州是江西体量最大的城市,陆地面积约3.94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台湾省还要大,而常住人口850多万,位居全省第一,因此人均GDP只有4万元左右,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而珠海是经济特区,经济非常发达,它的人口不到200万,因此人均GDP超过18万元,位居全国前五,成为二线城市也就不足为奇了。总的来说,赣州有成为二线城市的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提到赣州,最知名的就是它的稀土了,赣州资源丰富,尤其是它的钨与稀土资源,储量非常大,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美誉,是我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已经形成从矿山开采、稀土分离、金属冶炼、深加工及应用到贸易、科研的完整稀土产业体系,它的稀土产业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但愿这座城市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赣州市下辖3个市辖区、13个县、2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22年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除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外,各县(市)都比较穷,尤其数瑞金最“差”,严重的拖了赣州成为二线城市的后腿,建议把瑞金从赣州“踢”出去,让它单飞,只有这样赣州才能卸掉沉重的负担,带领其他17个县(市、区)奔向二线大城市,过上富裕的生活。

  赣州没有产业支撑,高铁通车后人口会被大面积吸走,吸到珠三角去了。因为赣州的高房价,低工资,工业不行。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