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读书真的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坚信:人的一辈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最终都会写在脸上。

 

  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读书真的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读书真的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上面这张图片上的“先生”,一位气质不凡的女性,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就是95岁高龄的叶嘉莹,她写的古诗词的作品可圈可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把中国的古诗词带到了哈佛大学,带向了西方和全世界。

  她身价3500多万,把一生都捐给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她虽然身价不菲,却生活简单,也非常节俭,家中除了书籍,别无他物。把一辈子写书卖书所得的版税全部都捐了出去,最后把自己的全部的肉体和灵魂都献给了中国的古典文化。

  类似的人物还有杨绛、董卿、杨澜.....她们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性美女。

  读书,不能让我们段时间暴富,但尤其是特别穷的时候,一定要去读书,大概只有书籍是投入成本最低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也是可以低成本改变命运的基石。正如叶嘉莹自己所说:“我的人生不幸 ,一生命运多桀,但是从诗词中能得到慰藉的力量,有了诗词变有了一切。”

  中国人向来重视读书,那么读书到底能不能让人“气自华”呢?这个问题的重点便在于如何理解“气”。气无关相貌,也不仅仅指气质,而是一种气场、气度,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具体行为,能够让人感受到你浑身散发着一种人格魅力,一种力量、一种向往。

  而这些难以描述的外在感知,正是通过内心世界所构造的。读书能够加速构建内心世界,但并不能完全或成功的构造内心世界。读书人中,也不全是苏轼、王阳明,还有孔乙己,错误的读书也会让人更加的执拗和迂腐,这种人也就谈不上华不华的了。

  诗书读得多,并不能让一个人“气自华”,关键是你读了那么多书,用在何处,体会在何处,践行在何处。读书,它不是用来炫耀学识的,也不是用来贴金裱玉,也不是为了增加谈吐的资本。而是用来修养内心,培养品性,提升思想境界的。

  可见,腹有诗书不仅仅是指“读书”这个动作,而是梳理自己思想、修正自己行为的这么一个过程,只要有这个过程,至于你是读书、看报、混社会...又有什么分别呢?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但每次一都能随遇而安,并造福于一方百姓。他对生活总能抱着欣赏和热爱的感情去看待,乘一次舟、淋一次雨、吃个荔枝、一条鱼、赏月听风……等等,他都能从中体会到独特的乐趣。这种豁达、放旷,乐观,与自然同乐的心性,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的。当我们能感觉到“人间有味是清欢”,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人生要活得有价值、意义,那就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生的伴侣,它能与你共渡美好时光;书是人生最好的知音,它能在你孤寂时慰藉你的心灵。

  读书,犹如涓涓清泉,洗去了我们心中的烦忧,荡涤了胸里的浮华,使我们心境愉悦、清新;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古今中外那些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和贤哲们,都是因为读书,因而获得了知识,才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那些启迪人生的哲学,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

  读书,使人充实、睿智;使人豁达、大度;使人见多、识广;使人通情、达理;使人思维活跃、智慧聪颖;

  读书,使人在困惑时能得到启发,在阴沉时心情振兴;在昏暗时豁然开朗,犹如见到万里晴空;在山重水复凝无路之时,又见柳暗花明;

  读书,使人心胸宽阔,视野放远;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使人在迷茫中,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读书,使人在穷困时能立壮志,在苦难里可以忘掉忧愁;在痛苦时能快乐,在伤感时能开心;

  读书,使人思想活跃而不僵化,灵感频至而又新奇;使人总是奔泻着一股股激情,如滔滔波浪在翻滚。

  读书需要幽静的环境与淡然的心境。在喧闹的场所读书,难以领悟书中真味;以烦躁的心境读书,难以领略书中意境。

  苏轼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读书供养人生,能驰骋岁月,四方八极任纵横;

  以梦想点缀人生,可经营春秋,建造奇妙的风景;

  以情感滋润人生,赏风花雪月,焉得美酒醉红尘。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没有知识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枯萎的;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虚弱的。

  不求此生成圣人,但求此生得安稳;

  不盼今世荣华富,但盼今世成书生。

  杜甫诗云: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多读一点书多求一点知,以免世人笑我如在梦中自沉沦;

  多想开一些,多一点相思,惟愿今生有荡不尽的刻骨铭心的千古情。

  读书,在美好的韶华里,不要辜负了美好的人生;

  读书,使得我在清贫与孤独里,顶着濠濛烟雨把你相等。

  陆游诗云: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有了知识,就等于生命有了春天;有了知识,生活也会变得五彩缤纷。

  在书本里遨游,我会时时听到那亲切的乡音,看到你那倩丽的背影。我多么想怀揣着暖暖的乡情与淡淡的乡愁,在今生今世与你并肩同行。

  书本犹如春天里的鲜花,它美丽而安静,于无声处荡出缕缕醉人的芳芬。

  培根说:“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只有读书内心才会强大,只有知识才受人尊敬。

  在人生的黑夜里,书籍就像那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书中的那些思想与情感,就像那美丽而飘逸,悠扬而悦耳的歌声。

  人生一世不管怎样都是活,但要活得愉快、干净,活得有潇洒、飘逸;活得幸福、美好;活得有意义、价值。那就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为这个世界作一点奉献,给世人一点精神和爱心。

  人生,虽说不可能个个都有一世的繁华,但也不能活得太平庸、太低级;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强大,也不可能都倾城,但只要活的不亢不卑、不俗不不浊、不浑不噩、不猥不琐就行。

  读一点书吧,不要想着大富大贵、大紫大红。但求有一只素笔、一杯粗茶,在安静的环境中吟咏、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吧,在书本里渡那恬淡的时光,看它安然的浅笑,自然有一番无为的心境。

  读书改变的是人的气质。有时候可能你自己都忘了自己读过的书,可是它的影响却一直存在。你可能忘了自己背过多少诗词,可是当你看到黄昏一只飞鸟,自然而然地想到“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当你看到别人做一些可耻的事情时,你能克制住自己想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你身处落魄时,你能想到苏轼三次遭贬却不曾消沉来鼓励自己,这些都能使你的气质变得高贵。最重要的是,读书能够培养人的共情能力,你能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而悲伤,也能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痛快感到欣喜,你懂得包容,懂得理解,懂得为别人的悲伤而痛苦,为别人的快乐而幸福。成为一个独立而包容的人。读书所给予的,是能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到的气节,可能自己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是一个人读的书多了,日积月累,读诗书,习礼仪,自会气度不凡。这里所说的“气自华”指的是人的气质高雅,超凡脱俗。

  读书是能够气自华的,前提是你要读好的书籍,要理解阅读,把书给真真正正吃透了。

  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很多很多,我列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下。

  我要说的第一个人就是央视一姐董卿老师,我05年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欢乐中国行》,也看她主持的春晚,当初提到她时,我只会觉得她是刘谦的托儿,直到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我被他的才华给深深惊叹到了,董卿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高雅,知性,端庄,智慧的完美女神。她为什么能够华丽地转身,进步如此神速呢?原来是因为董卿爱读书,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均有涉猎。尽管工作很忙,她仍然坚持每天读书,而且至少一个半小时。日积月累,所以董卿才华横溢,光彩照人,古今中外各种诗词名句信手拈来,使人不得不佩服。

  我要说的第二个人就是网红学者郦波老师,郦波老师具有君子之风,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儒雅博学。郦波老师最初在《百家讲坛》上讲张居正,讲曾国藩,甚至去年讲的王阳明,都很好看,我从中学习了很多道理。郦波老师无论是文学还是史学,讲得头头是道。我就在想,天啊,郦波老师究竟读了多少书啊,如此博学多才,文化底蕴深厚。我呀,就是井底之蛙。郦波老师读了很多书,成为了君子,举止谈吐间尽是儒雅风流。

  读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书籍不仅仅能改变你的容貌气质,更能改变你的思想修为。

  腹中有书气自华,

  云聚七色虹方彩。

  一个人的气质不单是体质上的康健与模样的标致,譬如假花看似娇艳欲滴,可是不经看的;更重要的是要气质上的丰盈。如此,给人的感觉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叹慕。而达到如此的,不外乎生活的磨练,与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与涵养气质的最佳方式。书读得好且多,并能运用的人,自然气自华的了。

  读书真的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成语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诗《和董传留别》,原诗如下:“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诗歌很多人不熟悉,此诗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人只要勤读诗书,日积月累,肯定会学有所成,气质与才华也会自然流露。

  在中国古代,诗人、学者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不仅帮助自己获取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读书可以使人汲取前人智慧,使人明辨是非,使人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善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据有人统计,鲁迅一生阅读过4233种书籍。

  勤读书,多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林清玄将阅读描述成“生命的化妆”,他说“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儒者之风。读书之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往往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文尔雅,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或超凡脱俗等,不一而足。

  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提升人的精气神,培养高雅气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谢邀!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有深刻的道理!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方面,来自耳濡目染的身边环境是第一个途径,但是,这个途径是一个泥沙俱下的场所。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所获得的见解差异太大。所谓“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人跳不出周边环境,只能适应这个环境。就像有报道说的,小孩子被狼群抚养长大,狼孩只会学狼叫,只会跟狼行动,除了还具有人的体形外,失去了人的许多本能,言行举止都被狼性化了。

  读书学习是人获得知识的第二个途径,而且是最重要的途径。这个途径甚至可以改变命运。

  人靠自己实践获得的知识毕竟有限。许多知识都是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的。

  有些知识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必须从读书学习中才能获得。比如,历史知识,异国风情知识,天文知识,社会知识,道德礼仪伦理知识,心理生理知识,某些科学知识,地理知识,等等。

  读书不多视野就不够开阔,谈吐就受到知识面狭窄的局限。与人交往时,开口就让人感觉是不是知识丰富。与知识丰富的人相处交谈,就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美好感觉。

  此外,知识丰富的正直人,为人处事方方面面更加周全得体,具有统筹兼顾的处理能力,出现顾此失彼的漏洞不多。

  读书多知识丰富的正直人犯常识性错误比较少,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其他场合,都会选择于公于私都有利的最佳方案。

  但是,有些读书很多知识很丰富的文化流氓,杀人于无形,丧尽天良却道貌岸然,用文化外衣包裹一颗狼子野心,不到事情败露还发现不了其丑恶嘴脸。这样的败类古今中外都有。

  一个正直的人,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渊博的知识,所表现的气质非凡,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能营造人文关怀的旺盛气场。

  网络上有一个奇特现象。上海的流浪汉沈巍,流浪二十六年捡垃圾,长期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身邋遢形象,居无定所,甚至于睡在树下。许多人见状唯恐避之不及。可是,突然在今年一夜爆红在网络上。由此引发的图文几乎霸屏网络。天南海北的不少人慕名赶到上海徐汇区流浪汉的住地,争相求见拍照发图文。此现象不仅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和无数自媒体的轰动,就连美国的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大媒体也做了专题报道。

  流浪汉沈巍到底有什么特质?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人的追捧?

  “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流浪汉沈巍不比其他的流浪汉,他能出口成章,而且一边分拣垃圾,一边读书,他读的书都是国学经典类,如:《左传》、《尚书》、《战国策》等等。

  有网友对沈巍的情况觉得奇异,不经意拍视频发到网上,沈巍由此走红。

  网络上关于流浪汉沈巍的称谓,也由开始的“流浪大师”改为“大师”,如今改为“沈先生”。沈巍也一扫过去的邋遢形象,脱胎换骨成为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模样。

  流浪汉沈巍走红的一个侧面,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见证!

  沈巍很谦虚,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大师,也没有读很多书,知识不多。是大家读书少,对比之下的反差而已。

  沈巍先生的话是有点道理的。

  据报道说,有犹太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人均读书量很多,有的一年人均读书六七十本。一般的国家,年人均读书量也达到7本。而我们国家,据说年人均读书量不到3本。有文章说我们的社会还存在浮躁情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不高,不能不说这与人均读书不多有很大的关联。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求自觉阅读正能量的书籍,不带功利主义思想,且坚持学习,这样积累起来的知识就会焕发出芳香!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文本的原始意义是说,注重外在美,穿上衣饰华丽容易,而养成内在美的儒雅气质,却很难。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固有的一种认识论,也是士大夫们修身养性所遵循的核心法则。

  《道德经》就有“圣人披褐怀玉”的说法,表示人要注重自己的修为,纵然生存的环境如何变化,自己都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品格。

  《论语》论及颜回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孟子》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以上品格的养成,都离不开日积月累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首先,读书能使人静心,静能生慧;

  其次,读书能使人博观,博能生智;

  再次,读书能使人辨真,真能滋生真性情。

  但前提是读什么样的书,读什么样的书,自然会受到不同的浸染,从而有利于养成不同的气质。

  

读书真的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这其实是个复杂的问题。

  有一类人被称为书呆子,就是因为读书多了,反而成为了书呆子,刻板,古板,宁死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读书把他读傻了,这类读书人,书读得越多越不可能“气自华”,不能有气质,不能带有书卷气。

  而另一类人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人,这些人会读书,善于读书,并且把知行融会贯通了,并且是有选择的读书,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有精读的,有浏览的。读书能读进去,还能从书本里走出来,这类人会读书,自然是读书越多越有气质,言谈举止令人刮目。

  那书呆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说下个人经历。

  2011年,我到一家网络营销策划公司打工,公司老板对一个网上意见领袖很崇拜,的确这个网络意见领袖,每天能在各大论坛发两篇所谓的时评帖子。开始我也读这位意见领袖的帖子,但读了几篇,觉得这位在互联网论坛时期,有相当知名度的网络写手的帖子,结构非常简单:引用新闻由头300字左右+简单分析300字左右+300字左右开骂+300字左右总结。所有发的帖子都是千篇一律。

  公司开会讨论要找人才,老板流露出对这位意见领袖的崇拜。我说,咱试试,看能不能把他挖到公司来?老板特别高兴,委托我从网上挖他。

  因为和这位意见领袖在一个群里,遍跟这位意见领袖聊,他知道我在这家公司,便说来加入。问我工资多少?我说,肯定比我多,因为公司老板是你的粉丝,多少钱工资,你来了以后,跟老板单独谈就行了。

  2011年清明节,刚好是星期六,下午了,这位意见领袖给我打电话说,坐上车了,傍晚到。我给公司老板汇报后。老板说,你负责接待一下吧!吃饭住宿记着开发票,公司报销,周一让他来公司报到。

  我那次多了一个心眼,因为我刚加入这家公司,万一出点差错一个人说不清,边跟老板说,让小龙跟我一起去接站吧!我知道小龙是老员工,深受老板信任。

  傍晚,我跟小龙到车站。当在出站口打电话对上暗号后,这位意见领袖让我大跌眼镜:这人穿着80年代那种手工高领毛衣,圆领口上明显有油污,脚上皮鞋一看就是很久没有擦过了,外表看,很猥琐。

  我上前接过他的提包,心想,这位是不修边幅的大侠吧!反正也没事,我说,咱别打的了,坐公交刚好是终点站,很方便。

  在公交车上,这位意见领袖,连续问了我三个幼稚的问题,引得车厢里人向我们扭头观看。

  到饭店,这人也毫不客气直接就坐在了里面的位置,吃饭时,我问他从事过啥工作,他说喜欢看书,在他们镇上开了个书店,看了书不少。

  我是个特别烦假客气的人,这人根本就不懂一点礼貌,上来吃两眼盯着盘子,就像一辈子没吃过饭店一样。

  吃过饭,我说,在附近给你开家旅店,你休息吧!明天周日,不上班,咱一起玩玩。当开好旅店,我跟小龙要走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住旅店了,非要跟着我到租房里住。我和另一个同事合租了一间房,只有两张床,没法睡呀!

  但这个家伙就跟一个小孩一样,反正不在旅店住宿了。无奈我跟旅店前台老板说明情况,退了钱,我顺便把这位意见领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记住了。

  到我和同事的租房里,同时也是这位意见领袖的粉丝,同时的床是1.5米宽,我的床是1米宽,于是他跟同事同床共枕了。睡到大约2点,同事喊我说“某某不见了”。我起床后打电话,这人也不接。我分析这人可能有网瘾,因为他说过好几次去网吧!我说休息吧!

  于是,我跟同事一起,把附近的网吧找了个遍,没找到。电话再打,总是关机。

  到第二天中午,电话打通,这位意见领袖回去了。气得我电话里爆了粗口。那个时候都是匿名上网,我叮嘱他,你要敢在网上说见过我,我就把你身份证公布到网上。

  周一,到公司给老板如实汇报后,老板也有点不解,幸亏有小龙作证,小龙也觉得这位意见领袖有点异样。但小龙毕竟没跟我在一起住。老板信不信,那是老板的事情了。

  后来,这位意见领袖又到北京让两个网友丢了人。

  2012年春天,我在另一家公司干,我为这家公司从北京挖来一个人,没想到我拉来的这位也是意见领袖的粉丝,意见领袖又奔来我打工的公司。这位意见领袖见我一个人占着一间办公室,两台电脑。意见领袖幸福地说,你这么大办公室呀,还两台电脑?我把意见领袖引荐给公司老板,因为公司老板也知道这人。

  公司老板说,他冲你来的,中午你请他吃个饭,我就不陪了,这人咱用不了。

  自媒体兴起后,可以依靠自媒体获得收益了,这位意见领袖早销声匿迹,因为他就一个书呆子了,他的那种文体属于论坛体,不可能在自媒体平台得到流量。还有重要一点,他不知道什么敏感,他发不了几篇,恐怕账号就被扣分扣没了。

  但一个会读书的人,就通过不断的阅读,对社会对生活对事实看得比较明白,也就是可以入世可以出世,会科学逻辑地看待事物,懂得与时俱进分析社会现实。所以就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场,而不像那位意见领袖一样,读书多了,反而不能工作了。

  如上就是这个悟空问题,引发起了我来说说,我所经过的一个书呆子。你觉得,我说的这位“意见领袖”是个什么人呢?请留言聊聊。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