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印度山地步兵师作战实力如何?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既然是问印度山地步兵师作战实力如何,那么就不能单从军队的纸面数据上来做单一评判,要从各方面来考量,最终才能得到真实结果。

  首先印度军队存在异常夸张的腐败行为,再加上只有高种姓人才能够当军官,低种姓人只配当步兵的关系,所以印度军队存在大量贪腐行为。印度高官吃的脑满肠肥,而普通士兵却是饿着肚子。

  就在前不久曾有一名印度山地师士兵利用手机拍摄了一个短视频,短视频中充分展示了印度边境士兵们生活的疾苦。在又冷海拔又高的环境作战,能够吃好就成了一件大事,但由于印度高官将钱都给瓜分没了,所以驻守在第一线的士兵们只能够吃到最低限度的食品。这种食品热量太小,而且在寒冷地区消耗热量又大。一个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士兵,又何来战斗力。

  当自己的丑行被曝光之后,印度高官坐不住了,立刻开出了那名士兵并下令没收所有士兵手中的手机,然后当着所有士兵面将手机砸碎。本来在高原边境过的就苦,再加上吃的又不好又无法吃饱,用手机跟家人通通话就成了唯一精神寄托。

  可是就连这一点希望都被印度高官给夺走了,所以最近副作用开始反噬。就在前不久印度频频发生由于士兵压力过大或是与长官产生争执便举枪将其射杀,至今已经造成数起恶性事件。

  综上所述:想要明白一支军队的作战实力如何,不可以只看军队的纸面作战数据,要从综合实力出发来判断。虽然印度山地师拥有着世界第一的士兵人数,有着邻国都没有的高科技武器装备。但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毕竟仗还是需要人去打,这些士兵根本都吃不饱,真等打起仗来的时候,又怎么会卖力气。换句话说如今的印度山地师的作战实力,说白了跟1962年那会儿也强不了多少。

  印度山地步兵师是印度政府吹嘘的“镇中揍巴”的神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劲旅!印度政府时不时的把它们的图像泄露显示其强大的战斗力;

  印度陆军总共编有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达到18万人,如此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美国陆军只有一个第十山地步兵师;我国陆军专门的山地战部队只有三个旅;俄罗斯陆军仅有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33山地旅。

  可是,印度山地师的编制就是苏式陆军师而已,只是配备了适合山地作战的防寒装备和训练体系:印度1个标准山地师拥有兵力1.5至1.8万人,下辖3个山地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等作战单位;

  印度陆军装备260多架直升机,数量最多的是印度国产的“猎豹”直升机,约120架。“猎豹”直升机实际是印度授权生产的法国SA315B型“美洲驼”直升机,这是一种单发轻型多用途直升机。该机被印军看中的原因是其高原飞行性能非常好——它的服役年限很长、载员有限、速度慢,导致印度陆军急需新直升机替换!而印度的国产直升机ALH目前故障率不高,如果战时的高烈度、高强度环境,印度货的后勤就不可保证了;

  美帝的重武直性能良好,只是装备印度空军,印度陆航只有流口水的份额——部署到列城机场也要印度总理协调,那么,战时的印度陆军山地师何时可以等来它们呢?

  (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医院:总理、将军们吸粉、拍片应急使用。)

  所以,印度山地军编制不可谓不大、人数不可谓不多、传统装备数量不可谓不强——只是,它们过时了!而印度军方也看到了这一点,它近年来频频进行军事改革,希望建立“一体化打击群”:每个战斗群将由少将指挥,其规模将大于旅(一个旅有3000名士兵),但小于师(一个师有1.2万名士兵)。不过,问题又来了:消减规模以后,印度的将军们何去何从呢?印度政府继续增加人头费吗?那么军费中采购开支又少了,哪来的钱购买打击群急需的先进武器呢?这也够莫迪政府烦恼的。

  印度陆军共计编制37个步兵师、其中有10山地师、兵力达到18万人、都是印度的精锐部队、印度人号称“世界第一山地师”。

  事实情况是;规模最大的“二战”水平的山地作战部队。

  印度33军、第10山地师、第21山地师是印度的王牌师之一。

  针对山地作战山地师重火力依靠榴弹炮/迫击炮这类曲线火炮为主。

  印度山地师;配置一个旅3个团9连54门105毫米榴弹炮、部分130/155毫米榴炮。

  一个山地旅级配;一个营3个连120毫米迫击炮/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双20毫米机炮、反坦克导弹、12.7毫米机枪。

  从火力配置上、印度山地师还是有想法、还算是有讲究。

  印度山地师、是一支有历史传统的主力作战力量、规模大、火力装备有特色、多次参加实战、具备山地作战特点的武装力量。

  也是印度重点建设的“面子工程”作战力量。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与巴基斯坦和我国都有领土争端,并且争端所在的地区都是崇山峻岭,印度陆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有12个师20万人的编制,部署在印巴和中印边境,现在“班公错”紧张局势当中与我军进行谈判的印度第14军就是山地部队。

  那么20万印度山地部队的作战能力怎么样?从兵源挑选上来看这些部队都来着于印度北部的山区,他们还是比较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印度南部大部分都是平原,那里的人去高原肯定是不行的徒步行军都会感觉缺氧…等高原反应,更不要说打仗了…但,即使是北部这些兵源他们的体能也未见得很好,因为印度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是“素食主义者”,从上个月爆发的中印边防部队的肢体冲突来看,他们有70多个人被打伤,群殴被打成了这样证明了印度山地部队(也可能是边防警察)体能差是普遍存在的。

  不要小看了体能这个问题,要知道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山地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车辆机动的,都要靠徒步行军,战时甚至要一路小跑、攀爬…等等剧烈运动,体能差没走几步就上喘了,然后就是头晕脑胀…这还怎么打仗?

  2022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一位印度士官就抱怨伙食太差!高原缺氧再加上很冷,本来就需要高热量食物,但是后勤保障困难加上兵力太多,印度即便是每年有超过5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但也不得不在食物补给方面有所克扣,只能保障吃饱,吃好是绝对谈不上的…问题是整天卷饼和各种酱类哪有体力,没体力怎么打仗?

  印度第3山地师的俄制T–72M1坦克,据说有100辆,虽然数量不少,但T–72坦克是苏联时代研制的平原型坦克,不具备高原作战能力,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机动能力很有限,只能充当移动炮台使用,况且它还没有涡轮增压装置,在高原油耗增加150%,功率下降40%,夜间寒冷还需要两次热车,否则第二天早上就“打不着火了”,有这么多要命的问题,使得印度坦克装甲车辆貌似具备一定的数量优势,实际上能力发挥作用很低。

  这是去年在中印边境东拉达克(上个月两军对峙和群殴的地点)地区演习时的场面,T–72M1在高原行驶犹如龟爬,速度只有20公里/小时,这么慢的速度反坦克组可以从容不迫的将它们一一打开花。

  图片上是印军山地部队炮班使用美制M102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进行射击。

  印军坦克很难在高原发挥出性能水平,那么印度的炮兵呢?印度是不能制造像模像样火炮的国家,105毫米火炮都需要进口,特别是155毫米大口径火炮(牵引型),全军数量越500门,但绝大部分是在1986年从瑞典购买的FH77B型,经过了30多年的使用这些火炮的炮管膛线都已经磨损的很严重了,导致火炮的射击准确率下降严重。

  瑞典FH77B型榴弹炮是半自动化火炮,使用机械臂抓取弹丸进行装填,大大的节省了装填手体力,这炮是39倍口径,最大射程35公里(火箭增程弹)印度一共购进了410门,但它确实是“老炮”优良的性能还在,但是在正常磨损和保养不当的条件下,这些炮还有150门左右能用…为了弥补数量不足印度军队又从美国购置了M777型榴弹炮。

  可能是看到美军在阿富汗使用“支奴干”吊运M777榴弹炮的高机动能力,印度也动了心,先是购买了“支奴干”然后与美国接洽购买M777,实事求是的这两种装备的组合非常适合中印边境和克什米尔争端地区,但问题是印度这两型装备完全靠购买,据说一门M777被美国狠宰500万美元!而且印度想配置自己的生产的155毫米口径炮弹,谁料想炮弹在炮膛内爆炸,将实验用的M777炸成了两截。

  目前用印度的M777数量有限不超过30门(不到2个营),构成的威胁不算大,而且现代炮兵都是数字化的,一个数字化炮兵营不只是榴弹炮本身,还需要有:卫星、有人机(使用合成孔径雷达的侦察机)、无人机、炮兵数字化管理系统、炮兵侦测雷达、炮兵数据共享(军用WiFi)…一整套体系化作战的配置,而印度炮兵信息化程度只是1980年代中后期水平,30多年也没啥提高,与世界先进炮兵相比很落后的,更严重的是缺乏弹药,由于自产弹药质量不好,谁都不敢使用只好进口,但进口需要时间,也许购买的炮弹还在路上战争就结束了。

  印度进口的“支奴干”CH47F,这型直升机确实不错,问题仍旧是老生常谈的,数量太少只有15架,而且买完飞机,零部件和维护保养都得由美方人员协助。

  印度山地部队是很重视直升机部队建设的,目前运输直升机主要型号有:美洲驼(法国云雀Ⅱ)、米–17V5和自行研制的“北极星”。

  米–17V5和“美洲驼”,比较适应海拔4500米的山区,数量要比“支奴干”多,是印军山地运输直升机的主力,但印巴和中印边境地区实在是太广阔了,这两型直升机仍然是杯水车薪,战士不足以维持各个点人员运输和弹药、粮食…的补给和伤员后方的救护。

  北极星多用途直升机,是印度与德国联合研制的,属于5吨级别的轻型直升机,它的尺寸只比法国“海豚”直升机大那么一点点,最大载员运输12人,“北极星”算是印度自产的直升机,印度国防部称要采购500架以满足边境地区的空运需要,但与印度有领土争端的国家都是军事强国和中等军事强国,有极大数量的肩扛式地空导弹,苏联运输直升机部队在阿富汗的表现印度不是不清楚的!苏联可以承受几百架直升机的损失,印度能否承受?

  通过上面对印度山地部队粗略的介绍,可以大概的知晓印度山地部队的规模确实很大,对巴基斯坦一方形成了较大的军事压力,但与更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人多并不代表战斗力强大,因为印度不简单的是前面介绍的体能差、装备不强,而是他们这支军队没有灵魂!除军官算是职业军人外,士兵都用募兵制,有的士兵为了在部队混碗饭吃当兵都20多年了,成了“老兵油子”…这样想混饭吃的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在雪域高原上训练的15式轻型主战坦克和上图的99式二期型主战坦克。

  总体来说,印度山地部队仍然是1962年的哪只(支)军队,解放军还是当年“斩瓜切菜”的解放军!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3个山地打击军10个山地师共约15万人,不得不说,为应对其所设计的2.5线战争,印度做了一些考虑和安排,从2010年始着手组建山地部队,即其精心准备之一。

  想是一回事,现实往往却十分骨感,常自与印军山地部队搞演习,开展军事合作多年的美军,所说的话,以为极其有代表性,认为他们常自操着蹩脚的英语,自以为是。魂舞大漠个人的观察,印度山地部队存在的问题,基本有三点,可以细细一说。

  第一,装备虽有努力,但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准备,枪炮都成问题。枪是什么枪?AK为主。因国造“英萨斯”到底露怯,本世纪初,原华约国家淘汰AK47时,被印度大量购进,该枪技术水平明显落后,更不符合山地部队要求。炮多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制炮为主,从1980年即说要采购火炮,引进到现在,只有几百门陈旧过时的FH77。如果一支军队,连最基本的装备枪炮都成问题,奢谈什么战力,实在是南辕北辙。

  第二,部队机动性太差。修公路唯恐为对方利用,因而采取多摆少屯的形式,驻守在一线,未开战即摆在一幅严防死守的被动架势,真要到了战时,如何形成合力,如何机动,心里根本没有谱。靠运输直升机吗?国产“北极星”不挣气,百万陆军只有200多架俄制米-17,够用吗?

  第三,作战体系残缺不全。仅仅做秀没有用,不能整合战力,虽买一点先进装备根本无济于事。平台只能各自为战,一旦被切断,兵找不到将,将不知兵的情况还会发生,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装备一切靠买,一支靠买的军队,是买不来真正现代化的。

  和我国类似,陆军同样是印度最主要的国防力量:近150万兵力,总规模位列世界前茅;不过整体来看,印度自认为的国防威胁主要集中在北部及西北部的高原地区,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平原部队来说无疑很难适应,因此便催生了高原山地部队。

  武器装备方面,因为是在高原山地作战,重型武器很难派上用场。因此,印度山地师的武器主要以轻型为主,但种类却涵盖了包括步兵战车、坦克、迫击炮、武装直升机等在内的多种武器。

  当然,印度山地师的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印度山地师曾多次投入到边境战争当中,所以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客观而言,实战经验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总而言之,对于印度山地师,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在一些决定战争走向的硬实力上,我们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每当印度和周边国家爆发边境冲突时,印度媒体都不忘报道印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他们能够捍卫印度领土的完整。

  印度媒体所言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不假,听起来的确是比较强悍的。但是对印度特别是印度军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印度军队中不少东西、事物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换言之,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步兵师仅仅是听起来很强罢了,它的综合作战实力完全无法和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这种真正的山地师相提并论。

  资料显示,印军的一个山地师总人数约为1.7万人,主要下辖3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山地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通讯团。其中那个山地炮兵旅是印度在山地作战中最重要的力量,装备有约42门75毫米野战炮,50门105毫米榴弹炮和60门120毫米迫击炮,7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总数量超过1800门。有些部队还配备重型的博福斯FH77B式155毫米榴弹炮。

  考虑到山地战的特殊作战环境,印度并没有给它的山地师配备主战坦克、重型装甲战车等装备,所以这些火炮就是印度山地师最重型的武器装备。可是,现阶段印度山地师的这些火炮存在着先进火炮数量太少、老旧火炮居多、侦察打击手段落后等问题,连核心装备都无法做到称心如意,印度山地师的作战能力自然大受影响。

  不过,印度发展的山地师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印度还是拥有比较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对于要打什么仗、买什么武器,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早在2012年底,印度就开始向美国求购145门M777式155毫米轻型榴弹炮,配合运输直升机调运使用的话,拥有比较出色的作战能力。为此,印度专门购买了一批CH-47“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此外,印度还向美国购买了C-17战略运输机、C-130战术运输机,两者的性能均无可挑剔,能够快速将军队、物质运输到印度边境机场,快速提升边境冲突地区的军事实力。

  所以,无论如何,印度这些山地师是按照山地作战来打造的,尽管印度山地师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嫌疑,但是这种山地师还是能够让巴基斯坦感到不低的压力。直到面对北方强邻的边境部队时,印度的这种山地师才会露出马脚,被打回原形。毕竟北方强邻的主战武器装备基本已经实现百分百国产化,性能、数量都占据上风。近年来更是在相关地区部署了新轻坦、155毫米车载炮、新远火等装备,在发达的公路、高铁、战略运输机的支持下,后勤保障毫无压力。相比较之下,印度山地师仅仅是人多了一点,谁强谁弱,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三哥这个国家比较特殊,他在南亚次大陆地区基本没有对手,孟加拉、尼泊尔这些国家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唯二的两个对手只剩下巴基斯坦和中国,而中印边境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而印巴争议最多的克什米尔地区也是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的山地。所以印度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在高原山地上进行的,因此印度打造了全世界最为庞大的10个专业山地师,截止2022年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2万,从质量上来看,虽然印军山地部队的武器装备比不上美国瑞士意大利,但是也已经达到了中上水平,绝对不可小觑。

  印度山地部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经验丰富,他们不仅经历过多次印巴战争和克什米尔冲突的实际锤炼,也曾经和中国较量过(虽然输成狗了),在几十年的长期武装斗争中,印度军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也对边境山区进行了大量测绘,应该说在这方面相对中国来说是占据优势的。认识到山地作战对于攀爬和野外生存等技能的需求,印军还特意从攀登者和爬山爱好者中招募了一些队员,带动了整个部队的高山专业训练水平,也间接提高了战斗力。

  ▲印度山地部队的攀爬训练

  而就武器装备来说,印度对于山地师基本上也是尽量满足,在运输方面,印度进口了几十架的C17和伊尔76战略运输机,搭配C130战术运输机和米17以及支奴干直升机,足以使印度的部队在各条战线之间进行快速支援,也正因为如此,印度在中印和印巴边境高地修建了大量的前线机场,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自己的运输机起降运输。

  ▲印军使用支奴干直升机运输M777轻型榴弹炮

  而在地面作战装备上,印度山地部队现在并没有类似于15式的轻型作战坦克,唯一能够上高原的T72坦克也面对动力不足,频繁熄火的囧境,面对这样的情况,印军对T72坦克做出了一些有利于高原的改进,并且还规定在作战训练时必须在晚上定时点火,以防止出现无法动车的情况。除了坦克之外,远距离的曲射炮火支援其实对于山地作战更为重要,印军为此以天价进口了145门美国的M777轻型火炮,其性能与我国的AH4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基本相同,这对于印军山地部队的作战能力提升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印军坦克增援边境

  再来看印军山地部队的单兵装备,诸如雪地迷彩服、战术眼镜、作战靴这些基本做到了标配。近年来印军主要着力于轻武器的更新换代,例如大量进口美欧大口径狙击步枪替换老式的苏制svd狙击枪,淘汰自己经常性高原反应的英萨斯5.56毫米小口径步枪,换装与俄罗斯合作生产的AK-103型7.62毫米自动步枪。不过就目前来看,印军轻武器的全新换装还刚刚开始,并且由于型号复杂,后勤维护也相当困难,目前印度国内也只能满足老式7.62毫米子弹的生产,高精度狙击枪专用子弹依旧只能靠进口,也难怪印度自己的陆军司令都说印度的武器弹药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需求。

  印度山地部队军队的战斗力就和印度本身的国情一样,看起来各种数据都华丽的不行,但实际上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印度军队作战经验虽然丰富,但是过度迷恋所谓的经验,却会限制新战术和战法的研究和运用,美军在海湾战争之前有十多年没打仗,这期间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战争的研究,最后才能以吹灰之力瞬间击溃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印度山地部队由于在对实力较弱的巴铁作战中经常性处于优势,这也让他们信心暴涨,自我感觉良好,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式战争理论没有多少研究,近年来除了组建所谓的山地打击群外,基本没有亮眼的改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隐患。

  除了痴迷于作战经验之外,印度山地部队的作战装备基本上都是进口自国外,国产的先进装备基本没有,一旦发生战争,印度依赖现有的库存弹药,根本不足以支撑长期战争,只能争取速胜。而要取得速胜,印度山地部队必须在数量、质量上具备压倒性的优势,目前看来印度山地部队在装备上仍然落后于中国,战斗力上对巴基斯坦也不具备绝对优势,而且现代战争讲究的是体系作战,即便陆军再强,如果不能取得制空权,那也是白搭。印度山地部队规模强大,战斗力尚可,但是面对歼20、歼16、歼10C的三板斧组合,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要是论官兵数量的话,印度山地步兵师的队伍规模,在全球能算是NO.1(12个山地师,总兵力约15-20万).“密集”覆盖了从西部的印巴争议卡吉尔地区到东线锡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再到与缅甸相邻的那加兰邦、曼尼普尔中央直辖区,这一漫长的边境线。

  毕竟,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

  (高原上集体练瑜伽的印度山地步兵师,莫非这也属于日常训练的一种?)

  相比之下,美国陆军只有一个第十山地步兵师;俄罗斯陆军更是仅保留了第33山地旅,目前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而我国陆军专门的山地战部队也就是三个旅的兵力。

  鉴于印度政府历来喜好把东亚邻居当成“假想敌”,加上曾经的一段“不堪过往”,让印方非常在乎山地步兵师的规模,在相关的军费上,每年的投入都不小,很是下本儿。

  先看装备,这方面,印政府对其山地步兵师,从来都不吝啬。各类最“时髦”的“万国造”军备充斥着规模庞大的山地步兵师。除了各类轻武器,还有型号繁多的榴弹炮、各种美制运输机、轻型坦克(山地不适合重装备)等等。

  在训练上,因为山地步兵师驻扎地区海拔高,训练和作战条件相对恶劣。因而,整个山地师的官兵身体素质在印军中算是最拔尖的,训练强度和战斗力也相对强悍(当然这也要分跟谁比)。

  目前,印度山地步兵师震慑巴基斯坦或者对付其他小国,算是不在话下,但真遇到东亚邻国,其短板就暴露无余了。

  虽说印军数量庞大,但是机动性比较有限,在漫长的防线上,数量有限的直升机编队像撒胡椒面儿一样,分散开来,供近20万人的12个山地师使用。一旦爆发战争,实在难以做到及时反应、互相支援,只能依靠本身火力各自为战,所谓的“数量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就这样被严重抵消了。

  而且,印军山地步兵师火炮,在射程、机动性和打击范围上(特殊地形不太适合导弹,多装备火炮),也不怎么占优势。

  此外,漫长的战线、庞大的军队数量,也给其后勤带来了巨大压力。

  总之,当今的战争形态和发展趋势,早就不再依靠数量,尤其是“有生力量”的规模来比拼了,那种以兵力多寡来碾压对方的作战方式,已经成了老黄历。特别是山地作战,受到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的限制,对官兵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为苛刻。

  因此,把钱花在刀刃上,潜心打造一支职业化程度高的精锐部队,实际效果远比起维持一帮庞大臃肿且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乌合之众,更要划算的多。

  印度与中国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两个都是人口的大国,不过如今的印度,在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还是不如中国强的,可印度这些年的军事发展,确实非常快,也引起了中国的重视。

  提到山地师,首先就给人一种很精锐的感觉,士兵选拔严格,装备精良,有各种特殊装备,作战能力自然也是相当高的。比如美国唯一的一支山地师第十山地师,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都是目前世界知名的山地部队。这些部队都装备先进,作战经验丰富,配备了大量的直升机,反坦克导弹,大口径火炮等,战斗力自然不用说。

  印度山地师组建于70年代,主要是借鉴了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地旅的经验,当时以装备轻武器为主,并大量招募当地人员,训练也比一般的陆军部队要严苛的多。并且在对巴基斯坦的战争中也取得了过较大胜利,比如在199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度仅以伤亡160余人的代价就控制住局势,并击毙巴基斯坦700多人。从作战经验上来看,印度的山地部队长期与巴基斯坦对峙,双方小规模各种冲突不断,仅2022年双方的小摩擦就达到80余起,所以作战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

  印度中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但是在北方和西方则以高原原地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重装部队根本就上不来,而普通的陆军部队到了山地环境下又很不适应。在印度历史上,曾经在山地作战中一败涂地。因此从70年代开始,印度就开始组建山地部队。起初规模不大,但是随着印度国力的增长,山地部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印度拥有12个山地作战师,每个师都拥有15000人左右的规模。从规模上来说,山地作战师的编制真不小。因为将所有的山地部队加在一起,数量将近20万。如果拥有山地族部队的数量来看,印度这方面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些部队基本上都被部署在边境地区,主要承担北部地区一系列的任务。从编制上如此,从武器装备上如何呢?

  印度的山地作战师数量庞大,而且装备也算不错。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实战经验如何。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虽然谈不上强悍。但是实战经验还是有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发了几次边境战争,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都有山地作战部队的身影。1999年的一次边境冲突,印度山地部队甚至全歼了对方一个旅。在这些方面,印度山地作战部队确实拥有优势。但印度陆军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首先是缺乏远程打击能力。印度陆军的远程火炮有限,无法对山地作战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掩护。印度大部门火炮都是牵引式火炮,除了轻型火炮之外,根本上不了高原地区。在印度北方边境地区,路况不是很好,很多地方运输困难。只能依靠空军的补给,但印度空军的运输力量不如呢?

  印度空军的远程运输机虽然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降,但是这种飞机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山地部队的物资消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这对山地部队也至关重要。可惜的是印度空军战机以空优战机为主,那种多用途战机的数量有限,能够对地打击的战机更有限。战争是各军种相互配合进行的,印度山地作战师再强悍,没有远程炮火和空军的掩护,一样也有发愁的时候。目前,印度山地部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数量。在边境地区,印度陆军部队通常能够与对方达到5比1的兵力对比,有的地区甚至是8比1。这么雄厚的兵力对比,这是印度底气十足的所在。

  从装备上来看,现在的印度山地部队除了轻武器外,还装备有自产的LCH,北极星武装直升机,还有进口的米8/17直升机,以及米26,支奴干这样的重型直升机,还有即将到货的AH-64武装直升机,除了以上各种直升机,印度还在相应地区修建了机场,购买的C-17,C-130可以为山地部队提供运输支援。另外还有大量的自产和购买的155毫米口径火炮,如400多门瑞典的FH77B型155毫米自走炮,100多门美国的155毫米M777A2榴弹炮,以及不少自产的卡车炮等。而且还可以随时支援2个装备155毫米火炮的炮兵旅。除了这些外,另外还配属了一些布拉莫斯导弹和火箭炮部队。现在的印度山地师是在学习美国的第十山地师,不仅重视单兵山地作战能力,更重视空中运输与支援作战能力。

  印度媒体自称的“地表最强山地打击军”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听起来的确比较强悍。但对印度特别是印度军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印度军队中不少东西、事物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步兵师仅仅是听起来很强,它的综合作战实力完全无法和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这种真正的山地师相提并论。

  但是这种山地师还是能够让巴基斯坦等国感到一定的压力。直到面对北方强邻的边境部队时,印度的这种山地师才会露出马脚,被打回原形。目前,强邻山地部队的主战武器装备性能、数量都占据上风。近年来更是部署了新轻坦、155毫米车载炮、新远火等装备,在发达的公路、高铁、战略运输机的支持下,后勤保障毫无压力。相比较之下,印度山地师仅仅是人多了一点。

  总结: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印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是显得相对封闭一些,我们对于印度的看法往往是不太好的,但印度也是有着非常不错的地方,否则他们是无法在这些年发展起来的。

  由于印度与中国的边界问题,两国之间离得也比较近,再加上巴基斯坦的问题,两国的关系也是比较微妙的,中国向来不会主动去攻击哪个国家,可印度也并不是什么安分的国家。他们的山地师要想与中国对抗的话,还是差了些,与其他的五常对抗,也应该没有任何的优势,只是要与巴基斯坦这些国家较量,印度的山地师战力优势就会变得很大了,他们也能打得更好。

  

印度山地步兵师作战实力如何?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