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孩子上初一,压力大,想换条路走,不知道网友有什么好的建议?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自己小孩读初一,面对他的读书和生活的情况,你就觉得有压力,后面还有初三和高一到高三呢。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引领孩子敢于面对,后面会更辛苦。

  初一正是孩子心智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处理得好,孩子对学生生活充满了希望,会过得开心的。

  就你的情况 ,我从三个方面去说说自己的看法,看看对你有没有作用。

  

孩子上初一,压力大,想换条路走,不知道网友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一,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对比。有些家长很奇怪的,老是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比较,尤其是学习,考试多几分,好像自己就很了不起一样。其实,多几分少几分又怎么样呢?关键是看看错在哪里了,越过这个坎就好。

  对那些老打电话给你,把小孩比来比去的同学家长,尽量不去和她交谈,对那些老发自己小孩怎么优秀的家长,你不想看,就屏蔽她的朋友圈。

  

孩子上初一,压力大,想换条路走,不知道网友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关注自己小孩的潜力,看看小孩在哪个方面特别出色的,有意识培养他某个方面的特长,借此培养他的自信。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优点的,就看家长能不能观察出来。也教他,不要和别人比较太多,做到自己进步就好。

  第三,注意自己小孩交往的朋友是那一类人,假如觉得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尊重的,又一起学习,积极向上的,感情挺好的,就支持他多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教育他多学习对方好的方面,取长补短。

  

孩子上初一,压力大,想换条路走,不知道网友有什么好的建议?

  然后你也可以加这些妈妈的微信,可以相约出来聊聊天,你会发现,原来大家心里都会有负面情绪的,多交流一下,你心里应该会平衡一些了。然后自己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小孩做好相应的引导。

  和其他家长多聊聊天,如果发现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向的,也可以多一条路选择。相信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度过这个困难。

  压力大?

  如果老百姓家的孩子有一条捷径可出破阶层的限制,那就是读书。

  身为家长,想一想,在社会当中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技能,你走什么样的路,不艰难?做什么样的工作压力不大?

  01 没有岁月静好,只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孩子才刚上初一,现在也只有十二三岁,在这样的年纪里不鼓励他去学习,而是因为觉得学习压力大,就换一个其他方向,那么试问在这样的年纪,除了学习,还能去做什么呢?

  去学习技术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呀。现在的本科生已经满大街都是了,高考人数都过了千万。那么几年之后孩子成年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当然这里我只是假设孩子只是一般人,不是天才之类。

  所以即便你现在能帮他拿去学习的压力,将来的岁月你能守护多久呢?

  孩子刚上初一,刚刚从小学上来,面对新的环境难免压力很大。但是这一定不是放弃的原因。

  压力,本来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的再正常不过的感觉。孩子感到压力,那么家长就去教会他放松和舒缓。

  家长也可以放眼四周,看看那没有知识文化的人,生活苦不苦,压力大不大。

  不要娇纵孩子,而要正确引导孩子。

  还不是一味的惯着,爱是把最好,最适合的给他。

  希望你可以多鼓励孩子,不要放弃,不要气馁。

  加油加油。

  必须承认,现在的老师比过去的教师越来越负责,现在的作业比自己读书时也不知增加了多少倍。笔者从教义务教育38年,其中12年教小学,26年教初中,教过1——9年级的每一个年级,教过除英语外的每一门课程。教初中26年有25年教毕业班的课,只有一年教四班初二物理没有兼初三的课。但也兼过两年初一的课。读初一真的有这么多考试吗?读初一真的有这么大的压力吗?压力来自哪里?可以不读初中而另走一条简单而又能通往成功的路吗?笔者一一作答。

  初一只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七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难度只是中等略偏上,作业量也只有中等偏上。虽然小考比小学显著增加,但也不是最多的。有些小考其实就是做一次作业,让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无其他目的!对待考试也要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学习只能走在老师的前面,主动学习。及时预习复习巩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期期清,不留任何知识死角,不留任何学习后患。这样,初一七门功课,随时考试都可以进行!即使想再复习一下,仅用下课的5分钟时间快速翻翻书回忆一下就够了!教我的一位教师说这是在头脑中“映电影”,速度是相当快的。题主所说的这久多考试,多少有点夸张成份!以数学为例,七年级数学每周5课时,一般是一天上一节新课,教一个知识点。如果这天考试了,而且只能考一节课,这一天就不能上新课!连夜(教师白天还有可能要上其他课)改完试卷,第二天用一节课讲解试卷,那么,这么这一周就有两天不能上新课。那么,用什么时间教新课?!一般是教完一章才考一次,尽量看能不能占用一个自习课讲解完试卷,不能,就也只能用正课讲解试卷。

  压力其实就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你不敢到读书重要,什么压力都没有;你认为成绩高一点或低一点没有关系,什么压力都没有!压力其实就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只要你不杯弓蛇影压力就没有了。再说,物极必反,压力极大,其学习效果和一点压太都没有的混日子过是一样的!读个初一,如临大敌,有必要吗?不就是那几个简单而又肤浅的东西,有必要紧张兮兮吗?笔者觉得,对初一的内容及学习密度产生紧张心理没有必要。笔者也相信,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比如说重点校的初一),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会感到七年级学习内容很难,学习很紧张。义务教育是不容逃避的,逃避犯法!内容也确实是比较肤浅比较容易的!只要认真学习,及格还是不成问题。最后要强调的是,不论学什么内容,都会有人感到难度大,因为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样的。即使是一年级布置正常情况15分钟能完成的家庭作业,快的甚至只要几分钟就搞定了,但有小朋友五六个小时都不会完,家长几乎呼天抢地!因为小朋友看一笔写一笔,在写笔与之间时,还停下来玩。

  归纳一下:读初一不要自己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义务教育必须完成,只能迎难而上,不能绕道而行。今后还要读高中上大学,读研读博,今后的读书路还很长,难度也还没有开始!当然,不想读书,或者完全不会读书那也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领张初中毕业证再作理会,哪里会压力山大呢?回答供参考。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很愿意回答。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事情无小事,牵动着家庭每个成员的心。作为家长,当你遇到这个问题时,首先你应该先冷静下来想一想。下面我有两个亲身经历过的小案例供你参考。

  案例一、孩子很聪明,家长、老师都不了解他。

  这是我曾经辅导过的一个学生,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也是个让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头痛的孩子。当时,他还在上小学,他上的是五年制实验小学,别的学校都是六年制。他妈妈每天晚上陪他做作业,语文给他听写生字他一个都不错;数学,她妈妈给他检查作业发现错误,他马上就知道错在哪里了,都会。但是,学校一考试他就不及格,她妈妈和老师都很头痛。于是,她妈妈叫我来帮忙看看。刚开始,我给他听写生字他也一个没错,我又打乱书上的顺序重新给他听写了一遍,这次他错的很离谱10个生字居然只对了1个。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上课画小人了,根本没有听课,回来之后为了应付她妈妈听写,硬是按着顺序把生字怎么写给记住了,所以只要按顺序听写他就不会错;再说数学,平时有他妈妈给他检查错误作业都是对的,但一考试就能发现错误率极高,于是,我就提出不允许他妈妈检查作业,要他做完了自己查,这样经过一周左右的训练,他的数学作业已经很少出错了,语文生字也都认识了,而且把前面不认识的生字也都补回来了。

  恰好这时候老师又在叫家长了,他妈妈很怕见老师,每次去都被老师训。于是就和我商量,让我替她去。我来到学校后才发现,这个孩子上的虽然是当地有名的好小学,但他遇到的老师还真的有点不负责任,居然张嘴就和我说:这个孩子什么都不会,你们还是给他转学吧,我是为他好,在这里他是跟不上的。我当时非常气愤,我真没想到他的老师、他的班主任居然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于是我就不客气地和那个老师说:老师,你了解这个孩子吗?他真的是什么都不会吗?他就在这里上学,哪里都不回去,我们不会给他转学的,我们希望能和老师好好地配合,帮助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接下来的考试这个孩子还真的很争气,语文、数学都达到了80分以上,老师也再没找过家长要求他转学了。

  这个案例说明,有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虽然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打交道,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事实上有些家长和老师根本不了解孩子。

  案例二、孩子不会是因为他没听课,而不是他不聪明、跟不上。

  这是一个初中生,非常聪明。第一天来我这里的时候,我问他数学学到哪了,他拿出书来告诉我,我让他把老师留的做了,有不懂的来问我。结果,我发现他一道题都不会做,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上课根本没有听课。于是,我要他把数学书拿出来,把老师留作业那个单元的教材读一遍,有不懂的可以问我,结果我又发现他前面的单元也有不懂的地方,于是我和他一起把教材翻到前面把他不懂得问题解决掉,再让他回来继续读教材。教材读完了,再做题他居然已经全都会了,而且有几道比较难的题,他居然也没问我就都做出来了。

  看来这个孩子还真是聪明,仔细一问他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刚开始是听课的,但因为聪明,一听就会了,会了就开始玩了,然后就忘了听课了,等他想起来要听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他早已经听不懂了。于是,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原来,聪明的孩子也有可能不会、跟不上。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读完上面的两个小案例,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受到一点启发呢?接下来,下面几个问题请你认真思考和回答,我想对你应该会有帮助的。

  1、孩子的压力是哪里来的?是孩子的压力大?还是家长的压力大?你有负面情绪吗?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了吗?

  2、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他(她)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你欣赏吗?鼓励过他(她)吗?

  3、孩子的老师了解孩子吗?老师是否了解和喜欢他(她)的每一个学生?

  4、你的孩子是上课没听课?还是真的学不会?你的孩子聪明吗?

  5、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对待他(她)的?简单粗暴地训他(她),批评他(她)?还是引导他(她)自己分析问题找原因,鼓励他(她)知难而进,千方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6、孩子的事情谁做主?孩子有多少自主权?家长教会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吗?

  作为家长,当你冷静下来,认真地把这几个问题回答完,我想,你心里应该已经有数了。

  人就是苦虫,不吃这种苦,就吃那种苦!家长都已经毕业了,不用上学了,可以不吃学习的苦了吧?这不,还得为孩子学习受苦。现在不吃苦,以后就要吃苦,而且是终身吃大苦。

  苦是比较出来的,龙爪手不相信,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每天做几套考试题,比顶严寒、冒酷暑成天在户外工作的农民工还苦。当年龙爪手也是不愿意坐在教室里“吃苦”,荒废了学习,最后去了工厂当了一名光荣的“worker”。这下是真的吃苦了,后悔了,又想学习了,又想上大学了。没办法,只能为躲避工头,偷偷跑到全是粪便的垃圾堆去复习,准备高考。如果这样一比较,学习那点苦真不算什么。

  孩子初一了,算上幼儿园到现在也学习了9年了吧,现在放弃,9年的光阴就白费了,人生能有几个9年?

  孩子这个年龄段,就是上学读书的年龄段,上学读书现在就是正路,现在放弃连9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准备走哪条路?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打工者,不行!童工是违法的,即使有愿意雇佣童工的黑工厂,也是无情的压榨。再长大点就业?恐怕也有难度,现在硕士学历都满街跑了,小学文凭不知道能做什么?走绘画、音乐艺术类的道路?也不行,现在艺术类也都是大学毕业。或者家里有公司,可以继承产业,这个确实可以作为选择,不过与上学不矛盾,高学历可以更好地管理好公司。

  遇到点苦难就逃避,这是给孩子的教育传达了一种错误理念:当逃兵。以后走向社会了,也是这样处理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社会也是竞争,你把竞争机会都让给别人了。小学到初中,变化是比较大的,开始很多孩子都不适应,本来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很少有孩子会退回去,适应是个过程,就像小时候学走路,不是一天就能学会走路。什么都可以丢掉,唯独拼搏精神不可丢。

  现在不适应,不代表将来也不适应,要给他实验的机会,不能还没有去尝试,或者尝试了一下不行,就过早地下结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家长这种消极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斗志。孩子本来没有觉得要退缩,被家长成天地愁眉苦脸熏陶着,慢慢就认为自己确实不行了。

  多鼓励,找问题,提高效率,没问题。其他同学都熬过来了,你也行的。

  支持、点赞的网友,请顺手点个关注吧!

  现在不要说初一就是小学生,压力也都挺大的,尽量还是克服压力,坚持边学习吧,这也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一生都面临着压力,现在这个压力扛不住闯不过去,将来怎么对待人生?

  不知道你所说的换条路是指的什么?

  初中生换路比较困难。如果是学习特长应该从小学起,比如说各种才艺。

  要么就等初三分流的时候再换路。考取职业教育,这样她学习压力会小许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走。

  再有就是找国际学校或者是中外联合办学的学校。学校不面对高考将来的出路到国外学习,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这个,这个不用等到初三,你现在就可以和那些学校联系。一定要考虑的,就是经济上允许不允许。

  所说的几条弯路,一是初三毕业考取职业教育,二是准备出国念书到国际学校。就是这样两条路。

  无论什么年代,芸芸众生中永远都不缺那些怕吃苦、怕受累,贪图享受、贪图安逸的人,同时也不缺那些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奋力实现自己价值和梦想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受累的事情,所以古人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12年的求学历程中,孩子的学习任务会越来越重,功课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难,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让很多孩子打了退堂鼓,他们吃不了学习的苦,受不了学习的累贪图安逸,贪图享受这样的孩子多年来我遇到很多,正如下图中这位初中生面对中考,英语不及格,可是他每天还要睡懒觉不早起背单词,背短语,英语满分120分,他只能考六七十分,每天晚上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瞌睡打盹就坚持不住了就钻进被窝睡觉去了

  所以如果家长心疼孩子,看着孩子上学辛苦,压力大,想让孩子轻松一点,不要负重前行,想让孩子走别的路,也是可以的!

  初中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目前中考录取比例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一个班如果有50个学生只有不到一半20个左右的学分才可以考上高中,所以让很多初中生和家长感觉到压力倍增,而想要考到20名以前,则需要孩子勤奋努力的学习,初中毕业以后有三条出路

  ①考上重点高中

  ②考上普通高中

  ③上职高或技校学一门技术

  如果家长心疼孩子的话,可以让孩子上职高或技校,那么就可以让孩子轻轻松松度过初中这三年,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由着他去玩,怎么舒服怎么来,因为要去技校或职高的话,不需成绩,初中毕业以后就可以上技校或职高,但是家长要想清楚职高和技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远不如初中好,因为凡是去职高和技校的都是那些贪图享受,不努力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已经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比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互相攀比穿着名牌,早恋,旷课,沉迷游戏等等不良行为,如果把孩子放到这样的学校里,家长可以想一想孩子能不能适应了这样的学习环境?因此多年来当我和初中生谈起中考以后要去什么地方上学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明确的回答,当然是要上高中考大学详细对话下图所示。

  如果孩子去了技校或职高,那么他将基本上失去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而在当下各行各业只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比如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本地的知名企业,公务员的招聘等等这就是很多家长想方设法要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如下图中这位初中生家长所言

  所以多年来我告诫我的学生,在你12年的求学历程中想要有一个好的前程将要经历四次对接。

  ①小学与初中的成功对接,

  ②初中以高中的成功对接

  ③高中与大学的成功对接

  ④大学以社会的成功对接

  而其中的中考和高考将改变你的命运和前程,这两次重要的考试需要的是你勤奋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才能完成对接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孩子上初一,压力大,可怜。想换条路走,不是不行,路子还挺多

  担心孩子读书压力大,可怜,那家长就担起责任吧。像潘石屹给耶鲁和哈佛各捐个千把万,上亿的话,两个儿子的读书问题轻松解决;再像王总随便给儿子几千万零花钱,完成几个上亿的小目标,后代,世世代代衣食无忧。

  像某超越同志,出生农村,初中未毕业,做过工厂流水工,当过餐馆服务员等。机缘巧合成为某公司练习生,虽然毁誉参半,但还不是一举成名,家资巨富。多参加一些选拔,或多拍些视频,开个主播,一不小心,便翱游九天。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化作龙。

  再不济,作为艺体特长生培养,专业突出的话,可以文化成绩不要太多付出的情况下,考个艺体类大学,毕业考个体制内稳定的工作。

  跟教师言明,对成绩不作要求,争取毕业,毕业后读职中,再读个不讲成绩的大学。毕业后,或父母长辈想办法进个好单位,或是随便找个清闲的工作。

  家长有能力就多为孩子预存点,要不就顺其自然。这世界憋不住活人,再说不是还有低保吗?

  不是说到本世纪初期,就有3000万人难找女朋友吗?

  上初一的孩子,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为学习压力大,就让他(她)辍学换条路走?走哪条路?不上学,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可是违法行为!孩子违法,家长更违法!真的需要换条路走,也必须是在初中毕业之后。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让孩子安心地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第二,孩子安心上学,我们可以同时考虑孩子初中毕业之后换条路走的问题。

  如果初中毕业了,孩子仍然不喜欢上学,我们就可以安排他(她)走别的路了。其实,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来说,上学应该是最好的路,也是尽快改变孩子命运和家庭境遇的一条捷径。但孩子不愿意走这条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考虑上学以外的路。可供选择的路并不多,无非这么几种:

  第一,学一门手艺。比如理发,修理电器,裁剪衣服等。开始可能收入不高,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钻研,把手艺学精练好,养家糊口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初中刚毕业,可能年龄还不能打工,那就先在家历练一下,18岁以后,个头长高了,力气变大了,就可以出去打工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工作认真,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三,家里出点钱,让孩子学着做点生意。一开始不要给多少钱,就是学习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摸索做生意的门道,由小到大,由懵懂无知到精打细算,慢慢就学会做生意了。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学校里憋着不好好学习,走上社会往往很有头脑,能干出点事来。

  以上就是我给出的建议。应该说没什么新鲜的,孩子真正辍学在家,家长都会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路尝试一下。无论哪条路,要走成金光大道都不容易,都需要付出超人的努力。所以,对还在上初一的孩子,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待他(她)。一样要严格要求,鼓励他(她)勇于克服困难。如果一味放纵,可能会使他(她)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可能会让他(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摔跟头。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

  闺蜜的儿子,很聪明,但学习成绩真是一言难尽。后来他去体校练习了射击,应该是奥运项目,十米气手枪。

  孩子小时候,大家都说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闺蜜和老公工作也比较忙,所以孩子就在姥姥家长大,真是很快乐,整天漫山遍野地跑着玩。

  后来孩子上小学了,老师说大家都在幼儿园学过拼音和简单的识字了,我就不再细讲,扩展一些课外的内容吧。

  这下闺蜜和孩子都傻眼了,闺蜜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

  为了让孩子能赶上学校的教学进度,闺蜜给儿子报了各种补课班。但是孩子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一上来就是学校和补习班的双重课业压力。孩子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加上一路追赶的疲惫,毫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闺蜜为了不让孩子的补习班白上,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辅导孩子。所以课外补习班,她比孩子学得还认真。孩子课上没听懂的就回家问妈妈。

  乍一看,这没有什么,可是时间长了,孩子就对此有了依赖感,慢慢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他觉得课上听不听也无所谓,反正我妈都会听的,我不会她就给我讲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闺蜜也感觉身心疲惫,但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没有提升。

  最后,闺蜜必须不断地给自己洗脑。我不能放弃,如果我都放弃了,孩子就更没有理由坚持了。只有这样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和心理暗示,才能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

  直到孩子小学5年级的时候,闺蜜的一个朋友跟她说,带孩子去了市体校,孩子被选上了去练习射击,让闺蜜也带孩子去看看。

  被市体校选中的孩子,作为国家运动员的最基本储备,经过艰苦地训练和不断地比赛磨练,以后有机会选进省体校,甚是是回家队。

  闺蜜很心动,于是周末带着孩子去了市体校,最终孩子被10米气手枪的教练看中,选为体校的储备运动员。

  慢慢的,孩子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了,但还是坚持念完了初中。中考之前孩子已经被选到省队的二队去训练,偶尔还会还有机会参加一些U16的比赛。

  在去年的时候,闺蜜的儿子考上了体育中专,基本就是个挂学籍的学校。孩子平时也不回鞍山,基本都在沈阳的省体育队训练和生活。

  现在孩子的射击成绩很不错,最近应该就能考虑订到省队的正式队员了,将来还有可能被选到国家队,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关。

  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有“条条大路通罗马”。

  学习一路走不通,也可以发挥孩子自身的优点,变通一下的,就可能到一片与众不同天空下去大展拳脚。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