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佛性既不是有,也不是无,那究竟佛性是什么?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佛性既不是有,也不是无,那究竟佛性是什么?

  佛性有3种:1、正因佛性;2、了因佛性;3、缘因佛性。

  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具足,诸佛圆满证得的一念心性,是修行人成佛的正因。

  正因佛性的特点是:

  正因佛性,是诸法实相的理体。正因佛性不是因缘所生法。

  修行人不断听经闻法,逐渐明了诸法实相的道理,就是了因佛性。

  了因佛性,是因缘所生法,有增有减。

  具有了因佛性的修行人,深信一切众生都有正因佛性,对于自身能够修行成佛,深信不疑。

  修行人福慧双修,解行并进,不断断除障碍,开显一念心性(正因佛性)的功能和德用,就是缘因佛性。

  缘因佛性,是因缘所生法,有增有减。

  具有缘因佛性的修行人,走在成佛的修行正道上,不会退转和堕落。这样的修行人就是菩萨。

  佛经和祖师大德常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里的佛性是指正因佛性。

  佛经和祖师大德也常常说,断善根的人没有佛性,这里的佛性是指了因佛性和缘因佛性。

  如自来,来去空空。

  佛性是什么?有人说我是个佛系青年,看破红尘、与世无争,只重过程、不论结果,这是不是佛性?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离佛性还差的远呢。

  佛性的字面意思“佛为觉者,性为不变”。佛性非善非不善,非好非不好。普通人看待一件事儿或一个人,喜欢用好坏、善恶评价,智者却能够了知其内在本性原无差别。故不二之性,即是佛性。佛性还可以称为法性、真如、般若、如来藏,叫法虽不一样,但实质相同。

  这么讲可能会难以理解,举几个栗子。譬如茶、酒、咖啡、饮料,虽口味千差万别,但其本性为水,喝了能解渴,水就是它们的自性。房子有水泥的、砖垒的、木制的,大的、小的,朝南的、朝北的,但其本质就是供人居住的空间,住里面可以遮风挡雨,这就是房子的自性。地球上生活着狮子、老虎、大象、蚂蚁,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性都是动物。还有男人女人,虽性格外貌均有差异,但其本性都是人,离不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所以佛性是没有差别的,无论是神仙罗汉,还是六道众生,皆有佛性,在因缘聚合之际,都有可能成佛,这也就是为什么佛说众生平等的原因。

  佛性不是有也不是无这种说法,我理解是把佛性看成空,这是不对的。本性是不变、无二的,虽无相,但可以随缘起用。比如一面镜子,可以映照万物,即使放在黑暗之中,也有黑色在其中,若不能成像,就不叫镜子了。佛性亦如是,本性为镜,显现为相。很多人把镜子和映像分开来看是不对的,二者虽不同,但如果分开就不完整了。所以,佛法讲真空妙有,这个空不是顽空和断灭空,它虽然无相,但又确实存在;这个有也不是实有,更不是本性,但很多人沉迷于镜像,认假为真,迷失了自我。

  我再举个栗子您就理解了,比如我告诉您今天天气很好,您一定会想象出一副风和日丽的画面,蓝天白云,百花盛开。我提到马尔代夫,您一定会想到蔚蓝色的海洋,说到喜马拉雅,您一定会想到宏伟险峻的白色雪山。之所以我们沟通顺利,是因为我所说的事物在您的认知范围之内。如果我问您我的办公桌是什么颜色的?估计您会一脸懵逼,没见过的东西又怎么会知道呢!

  所以,佛祖告诉我们佛性是什么,只能用排除法,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没有这个,也没有那个,具体是什么东西,等您修行到了那个层次,看到了自性,自然就知晓了。

  芸芸众生为浮云遮眼,为欲望累身,为杂念伤心,为世俗伤神,全变成狰狞的模样。世界也就诡异了起来。那要问佛的本一一就是你孩提时的模样!请你回到孩提时!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佛性即人性。说他有,摸不着看不见。说他无,时时处处又在你左右,似空似有,人无空气不活,灯无电流不亮,有是没有,各自去悟。

  确实绕口,绕口就对了,有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佛性具体是什么,我觉得靠语言是说不出来的,说出来的也都是套话和空话,都是复述佛经里的经典句子,但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呢?这个可不好说。

  或许只有证悟了的人才能理解到底什么是佛性,但也要根据每个证悟的层级来划分,证悟到哪个层面他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

  就好像金刚经中的那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性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类似这样的话在佛经里非常多,很多信佛的人也都能随口说出几句,但要说谁真的理解了,我不敢下定义,反正我是不理解的。

  那么佛性究竟是什么?如果您熟悉经典,就会发现佛经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三个字:不可说,不可说。

  既然佛是大智慧之人,为何佛在说法时经常用“不可说”这几个字呢?我想是不是佛所说的境界是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或者根本解释不通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证到那个境界,无论怎样表达也是说不清楚的。

  佛性是什么?靠我们自己去修、去证、去悟。

  就好比我们向盲人描述红色的花是多么漂亮,向小孩子描述糖是多么的甜,他们因看不到、没吃过,任凭我们用尽所有的词汇,他们也不会明白。

  佛性乃“三覚”是也,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性可不是让你混吃等死,有些人就是懒得奋斗了,就想顺其自然了,其实,佛是一种信仰,时刻观察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是如来,人一生都要修行,让自己的内在升华

  佛性一词难解释,就象“幸福”这个词。记者拿着录音机,话筒,走在街上,见人就问:“你幸福吗?”有的回答幸福,有的回答不幸福,有的不知道。因为幸福和不幸福是人感觉到的。人们的回答,也不定是真的,再说幸福不幸福,本人用语言立刻表达不上来,就随口答应一声,幸福,有的回答不幸福。

  那佛性也是感悟,用语言不好表达。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想修炼,这是一念,这一念便是佛性。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八个方向加上方和下方,就是十方,是惊动了十方世界,不用去找师父,师父会来找到你的。有人说我修炼,怎么没有师父来找,因为你的修炼决心还不够。你要真想修炼,他是佛性,会象金子一样闪光的,师父就来到了。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那“大慈大悲”就是佛性,主佛的慈悲是宏大的,那主佛的慈悲,就是佛性,佛光普照,礼仪圆明,那佛光就是佛性。

  关健你问的是人的佛性,就得有另一种回答。

  人有佛性,但也有魔性。那为什么有人变坏,是丢了佛性,剩下魔性。那修炼人是修去你的魔性,变为有佛性的人。什么教门都离不开这两样。就是有的口里修佛,实际不做,甚至有的入了教门,在教堂念经头头是道,出了教堂,我行我素,这样的离道甚远。

  人降生时,阎王爷在人的身体上添上几分兽性,一降生,样子是人,五官齐整,在夲质上是有魔性的。在社会教育上,要去魔性,在修炼界,要消去魔性。

  佛性有三个特点,第一慈悲,慈悲是爱民爱众生,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把众生乐当成自己的乐,只要万恶归善,愿意为所有人牺牲自己,第二个特点是智慧,这种至高无上菩提智慧是看透物质本质,又能平衡生物链接,让大家都得到公平利益和生存空间,第三个特点是勇敢无私,一个人私心太重,凡人都做不好更别说佛了,勇敢,如果一个人想的再好,没有勇气去实显,也是没有结果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