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有啥不同?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看到这个话题,小编有很多感触,因为本人就是农存孩子出身,回想起小时候的村庄,不禁有些兴奋和失落。兴奋的是那里有我的童年印记,是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的日子。失落的原因也是因为再也回不到以前。

  以前的村庄大都是较低矮的平房,个别的还有蓝砖的房子,这样的房子里一般都是些老辈人,那个时候觉得有些老土破旧。那个时候的家居大都是阳灰柜子、木制碗橱、一块长形镜子,上面印有牡丹、菊花之类的,像我妈妈那个时候还会有个牡丹牌的缝纫机,飞鸽牌的自行车,个别富裕的家里还会有台12-14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当时就已经非常大牌了。现在的农村早已盖成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或者二层小楼,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家用电器也都是司空见惯了。不过,我还是怀念儿时每当傍晚的时候,看到烟囱冒烟的时候,伙伴们变各自跑回家里,吃上一口烙饼加土豆那也是美味极了,不知亲们有没有同感。知道现在,每当回老妈那的时候,都愿意吃上她在大锅做的烙饼!

  儿时最愿意去的就是村里的小卖部了,哈哈,吃上一根2毛钱的雪糕,买一袋5毛钱小浣熊的方便面就很满足了。那个时候最贵的雪糕就是5毛钱的小冰点和甜筒了,不过老妈一般不让我们买,因为孩子多。那个时候的零用钱做多也就是一两块,小编的零用钱还有1分和五分的,那种黄颜色的1分钱还有多少人有印象?我现在还留了一张。现在的农村小卖店已经转换成大小型的超市了,而这里也不全是小盆友们最愿意去的地方了,因为有了更多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地方,比如游乐场、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还有更多的电子游戏产品。

  小的时候由于经济原因,大多院落都是没有围墙的,邻居们的关系也非常和谐,你来我家挑水,我来你家摘菜的,心地善良,即便门没有锁,只是虚掩,也很少会发生被偷盗的事情。有的时候母亲忙地里的农活,就会把我们托付给邻居们照看,饿了就会在邻居家里吃口饭。现在的院落虽然宽敞了,围墙变高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了,相互之间的话语也少了。

  农村大变样,乡镇城市化固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否随着这一座座围墙而变得越来越疏远了呢?人类最真实善良的心能否回到以前呢?相信没有人不愿意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生活,过着我们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儿时的记忆了,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的农村已经不一样了。

  过去的农村破墙烂房,七、八十年代,村子里还有茅草屋。多数是瓦房,但砌墙的人家不多,房屋周围是用泥巴、竹栅栏、苞谷杆来做成的“墙”。一到干燥季节,家家户户防火,就像防战争似的紧张。

  过去的农村没有水泥硬化路,一到雨季满是泥泞。那时候,大人走路摔倒是常事,更何况老年人和小孩子!晚上用的是煤油灯,每家都有好几盏煤油灯;本来家里就被每天烧柴草冒出的烟,熏得乌漆麻黑的,在煤油烟的加入下,屋里显得更加漆黑。

  大人晚上有事外出,除有钱人有铁皮电筒外,多数是打火把。材质有干竹片、葵花杆,路途近就扯一把麦草或稻谷草来点亮。过去没有自来水,喝水去水井里担,没有水井的地方,人就喝泥塘里面的水或河边的水;来不及挑水时,就接雨天的屋檐水来喝。

  儿时记忆,平时生活简单,每顿主食就是大米和着苞谷面、麦面,就是人们说的“两掺饭”和“麦砂饭”;但大米的份量很少。也有吃荞面的,高山上的人才能吃得上。吃的菜就是自己种的蔬菜,多数人家以素食为主。这可不是人们在养身,而是粮食少,不敢用粮食来喂猪。之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吃上少量的菜籽油,根本很少吃上猪油。再说,农村人干体力活,没有猪油吃,人们干活时会打捞窜,肚子经常“哗啦啦”的叫。到年底时,人们才能吃上几顿好的饭菜,孩子才能穿上盼望了一年的新衣服,也才终于看清楚一角、二角、五角钱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房和屋檐相交辉映。平房居多,仍有少量瓦房,但瓦房已被装饰,更加显得耳目一新。漂亮的房子里面装修得愈加漂亮,水粉、贴瓷砖、粘墙纸;装饰有豪华的吊灯、各种形状和有功能的灯管;室内摆设有电视、电风扇、电脑、电冰厢,炊具用上了电器化。

  户户门前有硬化路,村村有硬化路;村与村之间路路相通。摩托车、小汽车终于在农村的怀抱中,每天来回穿梭了。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村子里有广场,各种设置一应俱全,农村变成了一座座大花园。

  国家对农村的“厕所改造”,农民用上了整洁的卫生间;政府为农网改造,农村用上了网络,村子里安装了节能灯;政府为农村寻找水源,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国家为农村“脱贫攻坚”,农民吃的也改善多了,有粮有油有各种新鲜蔬菜;大部分人能养牛养猪养鸡鸭鹅。想吃肉有现成的,想吃鸡蛋、蔬菜有新鲜的。

  穿的更不用愁了,一年四季换新衣服。有的孩子还越来越挑剔了,不是名牌不穿;年夜发押岁钱时,十块、二十块不要,单挑绿色和红色的要。生活好了,连孩子对钱的辨识能力也增强了;胃口也变了,有大米饭有肉都不想吃了。平时嚷着上街要喝奶茶、吃锣锅、吃烧烤。

  以上所述,就是儿时的农村与现在农村的不同。写到这里,自己心里反倒觉得怪怪的:儿子记忆中的农村,人们虽然过得艰苦,但农村热闹。邻里之间友情满满,孩子也过得天真烂漫。现在的农村,虽然满目高楼,村子里却越来越冷清,邻里之间也很少来往,孩子也缺少了许多童趣。因此,在时代的洗礼中,或多或少会给农村留下些许遗憾!

  前几年因有事回河南老家一趟,感觉现在的农村已不是儿时记忆中的农村了,和小时候的农村相比较,变化太大了,变化大的让人几乎认不出来了。

  草房上的草都是黄陂草,时间一长,天一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到处漏雨,必须用盆子接上,当然不漏雨的草房也不少。

  墙下面用的砖跟脚,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有一点也不用的,有用几层的,有用几层后四个角子都外面用砖,里面用土坯的,还有用外保青的(墙外面一层用砖垒起来,里面全是土坯)。

  曾记得舅家二表哥,他们住在河地(是沙土地的平原),他家的房子是外保青的瓦尖废,有一年天下连阴大雨,再加上刮大风,雨水飘刮到墙上,里面的土坯墙泡湿了,房子整体往下沉,外表的砖墙都鼓起来了,眼看房子要倒,一家人凄哭乱叫。亏得找了好多长木棍,把外表的砖墙都顶起来,房子才算没倒。

  但即使这样,原来村子里的人声鼎沸,狗“汪汪”的叫声,小孩的哭声,男女老少的吵闹声再也没有了。换来的是萧条,凄凉,寂寞无声的孤独感。

  过去因为村子里人多,到处都是光光的,现在原来老房子外面长满了野草,有的野草高过人顶。

  现在村子里主要的干道,只要能过架子车的,全都铺成了水泥路,再也没有了昔日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现象了。

  出村的流水沟,过去下面两边都竖立了一排水泥管,水泥管上面横铺着几根铁管子,中间的缝隙填塞了几根长木头,上面铺了一层树枝,又摊了一层长满青草的泥块,最上面摊了一层土,构成了土桥。这土桥上面只能过一辆架子车,人要随车过去,必须侧着身子。

  还有横在村子前面,东西贯通的高速公路,在乡村之间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看到乡间柏油路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家更比一家漂亮,当你进到他们的房子里时,看到房间的装修和摆设,会让你感到农村和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应该说农村比城市更好,没有嘈杂的噪音,空气也清新和香甜。

  我爱生我养我的故乡,愿我的故乡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漂亮!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退休后依然生活在农村。对于儿时的农村,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于现在的农村家乡的变化,我有亲身的经历与见证。

  小时候我的家乡,村西是清清流水的滹沱河,一座大桥横跨东西方。河岸上有茂密的树林,村南一片稻米香,满河滩的红柳条是我们村搞编织的特产,村东村北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

  夏天,我们小伙伴可以在河里捉鱼,在树林里掏鸟窝,遍尝地里的野瓜野果。秋天除了帮大人们捡丢失的粮食,还要抬一些冬天然烧的柴禾。那时候村中有学校,小孩子都在村小学上学,同龄人在一起很多,放学后或是节假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打岗、踢毽子、滚铁环、捉迷藏,学习电影中的打仗,这些都是孩童时常玩的游戏。

  我记忆中的农村,家家户户养有猪、牛、羊,常可听到鸡鸣犬叫声。学校可以听到孩子们歌声,早晨可听到民兵们的出操跑步声。过些日子放一场电影,村民们搬个小板橙早早占空。那时候群众文化活动很兴盛,常可看到村民自编自演的好节目。

  不知不觉我已老,农村面貌日日新。虽然社会进步快,虽然农村大发展,新房新院新街道,电灯电话新电器,农村一派新气象。可街上围坐的都是老人,年轻壮劳力出外打了工。村空了,人少了,鸡鸭牛羊不见了,听不到鸟儿歌唱了,见不到儿童背书包去上学校了。小时候记忆中的农村,现在逐渐的模糊了。

  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记忆中的农村不一样,原来的农村都是些泥巴路、特别是下雨天、满脚踩得是些黄泥巴染起,天晴路干了是人们最喜欢去赶集的好时光,远点的人从自家门前过、来得早、去得早,三三两两的成线式来回。如今和以前完前不同了、村村通白油路、混泥土路,西洋式的楼房盖起,就是上街赶集都是3、5块钱的坐车来了,所以在自家门前很看不到原来、来赶集的那种热闹人群了。

  离乡县政府近的农村有了变化,住房大多砖瓦结构,边远乡村山区没什么变化,主要还是人口流动都奔向发达城乡地区,农村坟地到是有了变化挣了钱和有了的都回农村修了祖坟!

  这变化太大太大了,就拿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来说,便能折射出这变化的天翻地覆。

  相比小时侯,人寿命长了,变年青了,变健康了。那时,平均寿命不足40岁,40岁的人就已经老气横秋、暮气沉沉了,像现在70岁的老人。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接近75岁,90岁已不罕见,正向着百岁冲刺。

  变健康了。小时侯,得慢性气管炎的特别多,不分老幼,我从小就咳嗽,吐痰,哮喘,直到18岁才好转。祖父、祖母、父亲、姥爷、大舅父、二舅父、岳父、岳母都有痨病。家父因肺气肿58岁那年活活憋死。得肺结核、、天花、疟疾,妇女子宫脱垂的也特别多。现在这些慢已不多见,但\"三高\"、癌症、心脑血管病、肥胖等富贵病渐多起来。那时医疗条件太差,也没钱治,往往小小感冒发烧就不治而亡。

  寿命的延长,健康状况的向好,除了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外,还得益于生活环境条件的提高和优秀。为压缩篇幅,我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大体论及梗概:

  穿的好了。人变美了。小时侯,穿粗布衣,都是妈妈姐姐手工一针一线缝纫的。夏难蔽体,冬难御寒。小男孩七八岁了还光腚,小女孩十三四了还光脊梁,皮肤晒得黝黑,就像非洲原始部落的少年。那时顺口溜: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即使穿着补丁摞补丁了,也舍不得丟弃。而是修旧利废,用米糊粘成数层的革牌,然后再重迭数层,纳成鞋底,做成鞋榜。娃娃的小衣服,大毛不穿了二毛穿;接着三毛穿;接着四毛……,

  著名作家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中刻画了一个三辈老贫农,外号\"赵光腚″。一家人只有一身衣裳,男的出门,男的穿上;女的出门,女的穿上。这种情况,并非夸张。有的一套衣服,冬天棉衣;春天把棉絮揭下来,只剩表里,当夹衣;夏天把里子裁下来,当单衣;秋凉了,再把里子缝上;冬寒了再絮上棉絮。如此换季更衣,这般折腾,实属无奈之举。我的一个老表亲,就属这种情况。现在儿孙们都进了城市,住了高楼,再也不用为换季更衣发愁了。

  现在80老太打扮得像18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争芳斗艳。买了新衣,穿不上一季,不等穿旧就又换新。追时髦,赶新潮,美不够,任性跟着感觉走。不管冬夏,上身裹得严又严,生怕烈日晒黑脸;秀腿越来越超范,裙摆越来越超短。

  吃的好了。不再糠菜半年粮,不再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再一天三顿菜窝窝稀菜粥,咸菜条子没有油。

  如今吃饭不再愁

  有蛋有肉又有油

  白面馒头家常菜

  水饺捞面换胃口

  要想改善叫外卖

  微信预约送家走。

  再则,这食粮、食材的加工。小时侯:

  天天围着石磨转

  白天没空晚上干

  一年要转365

  吃顿饱饭还是难

  如今:

  粮食加工机械化

  食材直销到农家

  你想吃啥打电话

  足不出户吃饭吧

  住的好了。那时都是土坯房。房漏偏遇连阴雨,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边不下了,屋里还滴嗒。一家老少三辈,挤在狭陋低暗的土屋里。现在家家住房面积大,四壁水泥全硬化。新婚青年又都在城里有了楼房,这是必须的。

  行的好了。再也看不到老牛破车慢杠悠。最近几年,机动车如雨后春笋,与日俱增。年青人出行都有自驾游。乡村街路的硬化,也为村民出行提供了顺畅和便利。

  总之,这巨变说不尽,道不完。农村如今变花园,谨采几朵献给友友观赏。友友是否也有同感?您的老家农村变化或会更大?[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儿时的农村热热闹闹,今天寥寥无几。昔日辽阔的原野,到外绿油油的蔗浪喷发出甘甜的蔗香,今天是一片片的灌木林一片片的荒山,昔日社员的艰辛己负于东流。唉!

  我儿提时代的记忆并不会因为现在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烟消云散,而只会更加激励起我努力工作,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意志。我儿提时代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面貌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下面我与亲爱的读者们来共同分享一下我身处老家农村现代与我儿提时代的情况有着什么不同之感,同是在一个政党执政下为什么农村农民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可说来话长。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应该是六周岁起,我儿提时代的生活情况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家七姊妹.三男四女,加上奶奶,爷爷因为饥饿而犯水肿疾病没钱医治不幸早逝,一家十口人,三间木板房,一间毛草盖的连墙壁都没有的杂屋,奶奶住一间,一间灶屋.全家九个人三个床挤在另一个房间里一起睡觉。生活环境相当艰苦,早晨早歺吃地瓜糊,中午吃地瓜烹饭,晚上吃小蒸地瓜,每顿两个菜,一个咸菜一个辣椒,这两个菜相当下饭,又咸又辣,又不要放什么油,只要放点盐炸一下就行,因为那时候没钱买肉,哪里来的油呢?吃饭时辣得你火冒金星,眼泪直流,严重的时候还要用一碗水泡嘴止辣.难受死了!只有遇上逢年过节才点豆腐炒肉吃。我们全家十口人只有爸爸妈妈两个劳动力,人多劳少,是我们队上有名的困难户,年年吃照顾粮,而且少得可怜,十个人口一年才分得一千多斤稻谷,当时因炒菜没油放,心里慌,容易饿肚子,每餐吃得比较多,所以粮食真是青黄不接,剩余的只能靠地瓜,罗卜,土豆等杂粮来补通了。那时候生产队出一天工,年终核算一天工资才一毛三,只够买一包红桔牌香烟,还有更底的生产队,日值才八分钱,够买一包当时最差的经济牌香烟了。我们小时候读书学费才一元至一元伍角一学期,每学期还有补助费,等于说你家庭人多困难,读不起书,学校每期还补助你一元至三元助学金不等,学校建在山坡上,六个年级三百多学生挤在五个教室里一起读书,老师才四个,两男二女,每个年级轮流教学,其余班自习。那时候下课男孩子们主要体育工具是爬竹杆,打篮球,女孩子们踢踕子,跳绳,吃石子等,下雨天男孩子们还骑兵马,就是年龄大的哥们肩膀上坐着年龄小的,或捉迷藏,动围山棋,军棋等,校园生活也可是丰富多彩。那时候上学是哥哥姐们带着我们去,因为我父母亲早晨要出早工,没时间送我们上学,放学同他们一起回来,回家后又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扯猪草,杀牛草,放牛,捡柴火等,没有一会儿休息,到了晚上哥哥姐姐们和我一起点上一盏煤油灯,在一个饭桌上复习功课和书写家庭作业,有时不知道做的题目可以请教他们。那时兄弟姐妹虽多,生活虽有些艰苦,可大家理解父母亲肩上的家庭负担重,都抢着帮父母做家务,如:剁猪草,喂牛,喂猪等,都从来毫无怨言。那时候只过年爸妈扯点新布,每个人做一件套新衣服,平时都是小弟穿大哥的,小妹穿大姐的补丁衣服和烂布鞋。那时候家里在山边上种点小菜被视为搞小生产,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外出务工赚点钱被视为搞资本主义,投机倒把,要开社员大会进行斗争和批判。随着年龄的长大,一九八零年的一个晚上,生产隊所有社员在我家秘密开会,讨论决定分家到户,实行家庭承包土地生产责任制,就是实行所谓的改革开放。我家那时除了分到应分的田地,自留山外,还另外承包了村上的一个代销点,我老爸情有独钟,八十二岁了还在继续开乡铺。那时候代销点铺底资金三千元,是供销社的,就好象是现在的便利店一样,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砍肉,副食品,收废品等,房租每年度四百块不等,是大隊的房子。那时正值咱们农村二代房即土粱毛草屋改造成红砖头面瓦屋之际,我家乡铺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一天到晚忙过不停,那个时候是杆子秤,货都是用纸包,结箅时用珠箅。几十年了,我现在见到珠算还情有独钟,无论加减乘除,基本上不要念什么口诀,一下子就算出来了,通过几年大家的不断努力,我的家庭生活基本上得到保障,歺歺有白米饭,管饱,炒菜有油放,时不时餐桌上可见到晕菜了,从原来一个村才一部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发展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拥有了黑白电视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入,同志的一句话流传了整个中国社会,就是\"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意思是鼓励大家大胆改革创新,鼓励农村农民进城务工,那时正是八五年后农村农民扔掉了扛在肩上掉锄头扁担,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南下打工和外出经商的热潮,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苦的劳动,换回来了丰富的劳动果实。那时农村又掀起了第三代平房升楼房的改造热潮,家家户户建楼房,而且头墙面贴着不同颜色的磁砖,真是漂亮极了。种田不再用牛犁,用机械,收搳不再用人力打稻机而用动力打稻机.日常生活也有显著提高。家家有摩托车,彩色电视和无线电视看,小朋友上学,学校是楼房,老师是师范毕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有部分农民在城市里购买了住房,大多数农村农民天天是过年节,天天是旅游节,时装节,唱歌节,跳午节,家家户户有小汽车,小孩读书有车接送,放学回家请家教,农民种田不再用人工插秧,收割不再用人力打稻机,全部是械化操作,粮食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外出打一天工不再是八分,一毛三,十五块,二十块,现在做一天工资两百块,想做就做,没人强迫和限制你的人身自由,真是爽快死了。但是通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虽然付出了诸多努力,取得显著成绩,农村农民生活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却不能放松前进的步伐,必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为实现小康社会和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现在的农村和过去的农村大不相同,我一生住在农村,儿时每天玩跳房子打口袋,拿着秫杆当马骑,现在的儿童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儿时吃一块不掺菜的大饼子好像过年,现在儿童饺子馅饼都不吃。过去我们种地起早贪黑,肩打手除用驴车拉,现在你往地头一站,从春到秋不用一犁一锄粮食打下来都不用出门,钱到手了。小时上学雨天怕弄湿鞋光脚丫拿着鞋走,到学校门前再穿上,现在上学出门坐车一溜水泥路,一个泥点却设有。无法对比天壤之别,生在这个时代的儿童太幸福了,过去皇子龙孙也沒享受过这福。我长这么大岁数,现在的儿童,年轻人老人真是有福,年轻人不用下大地,我们农场的老人还有二千多的退休金,做梦都没敢想的美事,都在眼前了,你就知足常乐吧!

  

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