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80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谈点个人看法,如果你问这个答案,六十年代的人,几乎百分之九十认为当时考上中专的,可以轻松考上现在的211,努力点985也有可能!但若这个问题问九0后,他会认为中专生就是垃圾,因为他们不明白八十年要考上个中专,是多么的艰难!我1984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我们是乡镇高中,周边四个乡镇集中在我们镇办一个高中,一届四班其中文科一班,理科三班。高考前要经过预考,全班应届生46人仅一个通过预考获得参加高考资格,当年文科班去市里高考18人(主要是补习复读生),最终得三个本科,一个大专,五个中专!这可是周边五个乡镇三十几万人口一届文科高考的成绩!

  这么说,85年每年18岁同龄人是2500万,上大学是50万。今年18岁同龄人是1500万,上大学是900万人,明白了吗?就是说,现在上大学比例是85年的30倍,相当于现在全国前30万人,刚好是211的录取人数。也就是说,当年的一个中专生,就是现在的211学生。大量的高中生,初中生务农了,这每年有1500万没有上过大学的,放在现在,随随便便上个一本二本。

  

80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吗?

  首先扣个帽子?,这一批人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正是春风得意,事业巅峰状态,提出这个问题,仅仅只是刷存在感而已[捂脸][捂脸][捂脸]

  我就是1984年初中毕业“跳农门”考中师的,当时百分制,平均分为96.5。我们乡考了11个,其中我们村8个。从当时的学习能力,智商天赋,录取比例来讲,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的985/211,但要说学到的专业知识知识,技术技能,眼界视野,根本无法和现在的大学相比,不在一个层次。

  

80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吗?

  当时初中考中师是基于国家乡村基础教育薄弱,急需大量教师的背景下出台的政策,那个年代城乡差别巨大,跳出农门的道路基本只有读书一条路,所以初中成绩特别优秀的农村孩子都选择了上中师,这其中有家长的短视,也有经济条件的约束,我和我兄长是同一年录取的,他上武大,我上师范。

  

80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和211吗?

  要说当时中师学习的知识技能能够超越现在985/211的,估计只有一项,那就是素质教育,因为培养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除了文化课之外,侧重点在于音体美等素质教育方面,每个人至少都会一门乐器,KTV绝对是麦霸,什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画画美术字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钢琴手风琴普通话......什么都会,这个是可以得瑟一下的,后来我的孩子学钢琴,二年多三年不到完成考级估计有那么一点影响。

  我们这一批人都没有经历高中阶段,至少在我的学校,成绩最好的都上了中师,那时候中师是不收复读生的。我们的初中同学读完高中之后,考上大学的不到1/3,没有一个清华北大,考得最好的应该是武汉大学了。

  为什么说学习能力,智商天赋这一块可以和现在的985/211相比呢?因为我们师范的同班同学,有一半左右依坚守在祖国最基础的教育战线,大都成为了校长,教育局长,优秀骨干教师,另有一部分(包括我)改行的,现在有上市公司老总,政府厅级干部,高校教授,全国著名作家等,都依然在努力,在进步。另外在孩子培养方面,应该智商还是有些遗传,同学的孩子都上了比较好的985/211大学,浙大,中科大,交大,复旦,同济,武大,厦大,当然还有我孩子的清华?。

  综上所述,80年代的中专生无论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办法和现在的985/211相比,但他们依旧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父辈,从这一点来说,和现在的985/211相比,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论智商,80年代中专绝对不比现在221差么。我曾经看到过80年代中专生的微积分作业本,解题之熟练应该超过现在大部分211。很多985的学生一上大学微积分都学不明白,不挂科就不错了

  不能。中专就是中专,教材难度低于高中,我接触一些早年的中专毕业生,在数学这一科中,他们不懂什么是对数,连1g都不认识,对于数列极限行列式更一无所知,对于解斜三角形,三角方程,反三角函数也一窍不通,当然他们之中不少人也有有才的人,有的毛笔字写的漂亮,会二胡笛子等乐器,很多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中专就是中专,不要拔高自己。

  应该加两字:天赋!即80年代的许多中专生天赋可能超过现在的985本科生天赋。这里的中专生指小中专,即中考时考上的中专,不是高考时本科大专之后录取的中专。至于能力,因上大学后的知识不一样,眼界不一样,中专肯定比不上985.211.我是1984年中考的,考上中专的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有人中考时中专没有考上,然后上课高中,最后被清北录取。

  我认为80年代中专生与现在的985和211没有可比性。任何年代的中专生、中师生,到任何时候也是中专生、中师生,不能用相当于去认识。

  如果单从全国全省录取人数去比是对的。如50年代初,初中的录取人数,可以说相当于现在全国大学的录取的人数,但不能说那时的初中生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

  想多了,那都相当于985话,那会大学生是不是得上天了?不过,那会上中专的人普遍是好学生。差点的往往选择高中

  本来不想回答。作为80年代初的小中专一员,一生被欺负也就算了,竟然还有人在这儿说什么知识结构不如现在的大学生,真的吗?我当年不参加自习照样全校第一,中考分数几乎全是满分,这不仅仅是智商,还有学习能力,包括善听善阅读善总结善专注善分析。你以为中专就学得少吗?不但要补齐高中的基础文化课还要上专业课,门门过关,不在话下。工作后,多少大学生穿起白大褂像理发师,病历写得乱七八糟,为什么?没有学习能力,上到博士又如何?医学术语都不会,还要我这个中专生一点点教,药物配伍禁忌表背不会,要我一点点演示给他们看。我告诉你:80年代的初中中专,就是当年的学神,工作中的精英。不信,你来跟我比!别在这儿瞎喊学历万岁!!!在你死记硬背花着父母钱一年又一年用时间和金钱去拼学历的时候,我已独立工作面对病魔死神治病救人养家养父母!你25岁混个重点大学文凭有什么好得意的呢?我17岁就学完了你的所有所学开始为社会服务为家庭尽责!寄生虫们!

  那些中专生真的是有时候在刷存在感。中专就是中专,没有上过高中,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到底能到达哪一步呢?

  就像我知道的同学,有的中考甚至都是状元,结果上了高中就开始直线下降。还有的孩子,初中学习游刃有余,到了高中,听不懂的比比皆是。还有的孩子,初中学习很一般,到了高中反而越来越好。

  所以,只能说,那些80年代的中专生,初中学习特别好。但并不代表,能和现在的985.211相类比。本来就无从比较嘛!

  而且我知道的80年代中专生,基本后来自己都进修了,有的早就修完了本科,甚至研究生。但是,第一学历永远是中专。就像现在有些单位招聘,永远都看第一学历一样,只要深究起来,中专依然是中专。

  但是,他们在那个年代,真的是挺不错的一群人。自己的年代辉煌过,就行了。何必不停地跟这个比,跟那个比,越比,显得越没有底气,对吧?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